ヤマザキマリ(Yamazaki Mari):在異文化裡成長的奇特漫畫家

文化

年僅14歲就一個人踏上歐洲旅行,後在17歲那年負笈義大利留學,從此之後,ヤマザキマリ輾轉在敘利亞、葡萄牙、美國等各地生活。這些異文化體驗成為她的資產,讓她不斷推出許多突破當代漫畫侷限的作品,在她眼中,是如何看待現在的日本?

ヤマザキマリ YAMAZAKI Mari

漫畫家,1967年於東京都出生,17歲那年為了學畫而遠赴義大利,在國立佛羅倫斯美術學院攻讀油畫與美術史。1997年以漫畫家的身分出道,作品《羅馬浴場》拿下第3屆漫畫大獎,以及第14屆手塚治虫文化獎短篇賞的殊榮。著書繁多,包括《沒有國境的人生》、《男性論》、《賈伯斯傳》、《大師普林尼》等等。輾轉待過敘利亞、葡萄牙、美國,目前定居義大利。榮獲平成27年度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2017年獲義大利星勳章的commendatore獎。

波瀾壯闊的單親媽媽時代

1980年代,ヤマザキ甫踏上佛羅倫斯時,那兒有間書店是左翼份子的知識據點,總有作家、社會主義者、亡命之徒群聚於此。據說書店裡的議論包山包海,既談超現實主義也談勞工問題,涉獵極廣,帕索里尼、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名字在書店的空間裡此起彼落,深深吸引著年輕的ヤマザキ。

ヤマザキ  我愛上一個常進出那間書店的義大利「詩人」。不過,那個「詩人」嘴上滔滔不絕談論勞動問題,自己卻從不工作。我靠著媽媽寄來的生活費,還有替人畫肖像畫、在路邊賣首飾,勉勉強強維繫著我們兩人的生活。還曾經因為付不出房租被趕出公寓,露宿在車站。

和「詩人」結識11年後,我的肚裡懷上了兒子,但一直到兒子出生前一刻為止,我都過著獨自賺取家用,鎮日忙於繪畫,同時照料好「詩人」一切大小事的生活。現在回頭想想,我當時受錯誤的母性引導,徹底陷入了最糟糕的旋渦裡(笑)。然後,就在兒子出生的那一刻,我果斷地下定決心,想著:「從今以後,我只要照顧這孩子就好!」母子倆就這樣回日本了。

那時候我為了籌錢回國,自己獨學漫畫技巧,投稿到日本漫畫雜誌辦的新人獎,拿到了「努力賞」的獎金,也從此走上漫畫家之路。

ヤマザキ  即使如此,光靠畫漫畫是活不下去的。我在畫漫畫之餘還在大學兼課教義大利文,同時也在電視台擔任溫泉特派記者,一邊拉拔著兒子長大。那時候的我大概身兼有「7」職吧。在這些兼職中,我曾經有緣出任日義文化交流的策展人,並在不斷往返義大利與日本之時,結識了Beppi。在初識之前,我們彼此都聽聞過對方的名字,卻從來沒見過面。

Beppi的研究領域為比較文化,我們倆透過文藝復興時期歷史學家的話題,迅速親近起來。能和人狂熱談論這種冷僻的話題,我想他可能真的很開心吧。回到日本後,Beppi陸續寄來好幾封厚厚的信給我,在某一個時刻他打了國際電話過來,用迫不及待的語氣對我說:「請、請和我結婚。」

由於他聽起來實在太過迫切,我一時手足無措不小心就回覆他:「好喔,我明白了,結婚就好了嗎?還有其他的事嗎!?」接下來,就開始了我和兒子還有丈夫3人,在開羅、敘利亞、里斯本等世界各地流轉的日子。我的人生又一次陷入動盪之中(笑)。

下一頁: 察言觀色的文化跟不察言觀色的文化。

關鍵詞

漫畫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