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導演的世界:渺小的個人與浩瀚的宇宙之關聯

文化

正值《你的名字》熱映並連破記錄之際,記者採訪了聚國內外視線於一身的新海誠導演,請他為讀者談談寄託於動畫製作中的情懷。

新海誠 SHINKAI Makoto

1973年出生於長野縣。 2002年以短片作品《星之聲》嶄露頭角。第一部長篇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年)在第59屆每日映畫大獎賽中獲「動畫獎」。之後,在國內外先後獲得多個獎項。中篇《秒速5公分》(2007年)榮獲亞太電影節最優秀動畫獎、義大利未來影展「Lancia Platinum Grand Prize」大獎;《追逐繁星的孩子》(2011年)獲得第8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優秀動畫獎。2012年作為「活躍於世界,傳播『日本』的日本人」,受到內閣官房國家戰略室表彰。第2年憑藉《言葉之庭》獲得德國司徒加特國際動畫影展長篇動畫大獎。在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你的名字》(2016年),在西班牙錫切斯影展上獲得了最佳長篇動畫獎。

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自今年夏天上映之後,連連記錄翻新,截至12月4日(星期日),觀影人數1,535萬人,票房收入達199.5億日圓。這個數字,高居日本本土影史票房第2,僅次於宮崎駿導演的《神隱少女》。

即使在海外,《你的名字》在臺灣、香港、泰國上映後的週末票房榜單上均排名第1,12月預定將在中國和美國上映,並成為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長篇動畫部門的候選作品。

《你的名字》是新海版《龍鳳逆轉》(齊藤千穗的漫畫作品——譯註)。東京的高中男生立花瀧和山區小鎮的高中女生三葉,得知他們兩人的身體被互換了(C)2016《你的名字》製作委員會

——作為「下一代的宮崎駿」,您早就受到國內外的關注……

我的出道作品是《星之聲》,於2002年在下北澤的小型劇院TOLLYWOOD上映。雖是1部25分鐘的個人製作作品,但在海外也發售了DVD。記憶中,我接到的第1個海外參展邀請,是來自美國聖地牙哥的國際漫畫展。之後,每出1部作品,我都會受到一些國家的活動招待。大約在10年前,國外就開始稱我為「新宮崎(New Miyazaki)」、「下一代作家」之類,這或許是因為在外國人眼裏,日本的動畫要不就是宮崎駿,要不就是其他的緣故吧。

還有1點,就是他們品味到宮崎駿作品和我的作品是不一樣的。我描畫的世界是日本本地實際存在的,背景裏出現的都是日本的紅綠燈、自動販賣機、埼京線等電車、以及東京的普普通通的大樓等等。這些都和吉卜力工作室作品的世界觀、影像風格不同,所以就被人們認為是「下一代導演」了。

即便是現在,我依然是小眾口味者們的「崇拜」對象。即使《你的名字》熱映,觀眾增加,但這一本質是不變的。對於在趣味上有著根本性差別的觀眾,我不認為他們會青睞我的作品。

——您是否常常有意識地去創作「本地」特色作品?

如果不是我腳踩的土地,我是無法以親身感受描畫在自己的作品中的。對於我日常生活的舞臺東京,我可以用有異於東京圈裏其他3,000萬人的展示方法來加以表現,我感覺這就是我的武器。《你的名字》中(女主角)三葉從小生活的山間小鎮是虛構的,但描畫它的風景時,我可以注入對自己的故鄉長野縣小海町的真情實感。

我生長的故鄉是海拔1,000多m的山區小鎮,周圍有八嶽山麓等高山,風很大,天空的景色也富於變化。它靠近野邊山電波天文臺,星空非常美妙。鄉下沒有什麼可看的東西,所以我幾乎天天都花1、2個小時來仰望天空,並用水彩把它描繪下來。因此,在我的電影裏,天空的景色都源自家鄉信州。

新海導演筆下的自然風光,是長野小海町的風景

——少年時代,對您產生影響的動畫都有哪些?

因為小時候住在鄉下,可以收看到的只有NHK的綜合臺和教育臺以及1個商業臺的節目。我看過《世界名作劇場》(編輯部注:富士電視臺聯播網從60年代末開始播放的30分鐘動畫節目,其中包括有與宮崎駿導演、高田勳導演相關的作品)、NHK的《小神童》、宮崎駿導演的《未來少年柯南》等動畫,高中時非常喜歡庵野秀明導演的《海底兩萬哩》並受到了他的影響。

對我影響很大的電影是《天空之城》。國1或是國2時,我第1次花了2個多小時坐電車去上田,自己掏錢看的電影就是《天空之城》。

——您就讀的大學是東京的中央大學文學系,後來在遊戲公司就職,那麼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立志做導演的呢?

我是以一種給自己一個緩衝期的心情進的文學系。在大學生活中,我不斷尋找並期待可以發現自己將來想做的事情,但毫無結果,也不免心生焦慮。我試探著應聘了幾間公司,最後在遊戲公司日本Falcom就職。我小時候就喜歡畫畫,編故事,而遊戲也是一種製造產品的工作,所以我覺得應該很有趣。

在遊戲公司工作期間,我愈發對編寫故事以及製作影像產生了興趣。在公司做了5年就辭了職,然後自己製作了《星之聲》,非常開心,而且也擁有了一定數目的觀眾,於是就想自己,說不定可以靠這個維持生計……。

不過,在接下來創作長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和中篇《秒速5公分》的時候,我對自己是否最適合做這樣的工作,還是沒有十足的信心。那時,國際交流基金會找我談了去中東參加數位動畫製作研習會的事情,我接受了這個邀請。我想,反正要去中東,乾脆就在海外生活一段時間。於是,在研習會結束之後,我進了倫敦的1家語言學校。本來只計劃待半年的,結果住了1年半。

——第1次在海外生活,是否為您帶來轉機?

旅居倫敦的1年半中,我遇見了很多看過我作品的人

旅居倫敦期間,我遇到了很多知道我作品的人。語言學校裏就有幾個人,在咖啡館裏也有人跟我打招呼。有一天去理髮店,理髮店的人說認識我,還買過我的動畫DVD。他們都告訴我多麼喜歡我的作品。直到現在,雖然在影展上有與影迷們的交流活動,但在日常生活裏,我還是第1次親身體會到,看過我作品的人就在自己的身邊。

但是,當時我已經35歲,既不是倫敦市民,也沒有工作、沒有結婚,我意識到自己什麼也不是。在感覺自己很自由的同時,又對自己浮生如寄的境況感到不安。在這種不得不抓牢一些什麼的心境下,想寫故事的想法變得越來越清晰了。於是我開始了下一部作品的寫作,寫完之後就回國了。這就是《追逐繁星的孩子》。我覺得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下定決心去做動畫導演的。

——注重娛樂性的《你的名字》,製作環境和之前是否不一樣?

我的處女作《星之聲》是個人創作,但後來我是在自己的工作室,和多人一同工作的。不同的是,這次《你的名字》的製作團隊,是迄今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而且每個人各具明星潛力。比如,和RADWIMPS這樣的人氣歌手,採取近似於合作的方式工作,對我來說還是第1次。

動畫師陣容也很強大。日本的動畫愛好者們看到製作人員字幕表後一定會大吃一驚。角色設計田中將賀,主要傾力於電視動畫,擁有穩定的觀眾群;動畫指導安藤雅司是動畫行業的老前輩,曾在吉卜力工作室擔任過《魔法公主》和《神隱少女》的動畫指導。其他參加製作的還有Production I.G以及SHAFT有限公司等各路人員。

——您的作品,包括《你的名字》在內,一貫描畫人與人之間感傷的心情和距離感,同時還讓人們感受到時空猶如宇宙般廣袤遼遠。

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以及情感聯繫是我在青春期探尋的最大主題。為什麼會喜歡上一個人,為什麼自己喜歡的人卻不喜歡自己,這種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於青春期的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謎團,猶如宇宙之謎一樣。

立花瀧,在東京凝望劃過夜空的彗星(C)2016《你的名字》製作委員會

節慶之夜,彗星在三葉眼前分裂(C)2016《你的名字》製作委員會

即使今天已經成年、結婚、並為人之父,但我依然在不經意間,會產生類似青春期時曾有過的那種不可思議感。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距離及代溝,是我今後還將繼續表現的一大主題。

另外,青少年時期我還思考過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以及能做些什麼非我不能的事情等等。我感到自己的人生不是虛無的,它即便是滄海一粟,也是和巨大的命運連結在一起的。我雖然不信教,但這種感覺或許就近似於信仰神靈。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因素,所以就產生了一種想法,即希望能把人的渺小情感和一望無垠的星際、宇宙寫進故事中去,表現出它們之間的某種關聯。

——您也在寫小說,是否想過今後在小說上投入更多精力呢?

目前,我只是將電影作品當小說原作,即所謂的「戲劇小說化」,不曾認為自己有小說家的才能,我感到正是因為創作了動畫,所以才有人來讀小說的。我既喜歡讀小說也喜歡寫小說,讀小說的時間要比看動畫和電影的時間更多。所以,但願我什麼時候能寫真正意義的小說(而非「戲劇小說化」)。同時,我強烈地感到,一定要製作出觀眾真正想看的作品。現在,我覺得真正要求我去做的,應該還是動畫。

採訪、編寫:nippon.com編輯部 板倉君枝、加藤惠實、大谷清英(攝影)
協助翻譯:JST中國綜合研究交流中心《客觀日本》

動畫 電影 新海誠 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