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沖向何方?——聽作家吉田修一談他的小說《怒》

文化

蒙特利爾電影節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惡人》電影為,很多作品被攝製成電影的芥川獎作家吉田修一先生。在根據其長篇小說《怒》改編的電影即將上演之際,讓我們一起去聽他談談該作品的創作背景。

吉田修一 YOSHIDA Shūichi

1968年出生於日本長崎縣。1997憑小說《最後的兒子》獲得文學界新人獎,登上文壇。2002年以《同棲生活》獲山本周五郎獎,以《公園生活》斬獲芥川獎。2007年憑藉在《朝日新聞》上連載的《惡人》,獲得每日出版文化獎及大佛次郎獎。2012~2013年在《讀賣新聞》上連載《怒》。此外還有《再見溪谷》(2008年)、《太陽不會動》(2012年)、《路》(2012年)、《為愛狂亂》(2013年)等多部著作。其作品已翻譯成英文、法文、中文、韓文。此外還有許多作品被搬上銀幕,例如《同棲生活》(導演:行定勳)、《惡人》(導演:李相日)《再見溪谷》(導演:大森立嗣)、《橫道世之介》(導演:沖田修一)等。官方網站 http://yoshidashuichi.com/index.html

在國外翻譯出版

世界上最有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版本,而吉田先生的作品在國外也有大量譯本。那麼對於自己的作品被國外讀者閱讀,吉田先生又作何感想呢?

「近10年來,我的新書在日本一出版,馬上就會在韓國、臺灣、中國被翻譯出來。因此,我多少也開始意識到我的國外讀者。比如說『中國人』,過去我是信手寫來,只將國籍等作為一個符號來使用。但現在,我開始強烈意識到那樣做是多麼缺乏考慮,會想到中國的讀者是要看這本書的。」

迄今幾乎所有作品均在國外被翻譯出版

吉田第1本被譯成英文的小說是《惡人》。《華爾街日報(電子版)》在介紹該作品時,將其與瑞典推理小說作家拉森(Stieg Larsson)的世界暢銷書《千禧年(Millennium)》進行了比較,吉田說這令他感到非常高興。

《怒》是一部與《惡人》相關聯的系列作品,充滿懸念、推理性也很強。所以作品被譯成英語出版肯定會獲得很多讀者,而且由好萊塢翻拍並在全球發行上映也可能性十足,吉田先生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現在,不僅限於這個作品,無論是哪個國家成為故事的舞臺都能在世界通用。比如說,把首爾的故事拿到東京來,你不會感到有什麼不協調吧。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的狀況、所做的事情大體上是相同的。此前我去紐約,在星巴克喝咖啡時就感覺到,在紐約做的事情和東京並沒有兩樣。生活在今天的世界,無論人在哪裏,他們感覺到的事情實際上沒什麼不同。」

描寫現代的日本社會和日本人是具有普遍性的——大概是吉田先生的這種信念,令人感到他的作品輕快灑脫,極其自然。

採訪、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板倉君技
攝影:花井智子

關鍵詞

文學 小說 電影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