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隈研吾:寄寓於新國立競技場的思考

社會 文化

1964年東京奧運時,目睹了丹下健三設計的代代木體育館,隈研吾立志要成為一名建築師。半個世紀後,正是隈研吾,因緣際會地承接了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的設計工作。這位活躍於世界舞臺的建築大師,在採訪中為我們談了他對設計新國際競技場的想法及抱負。

隈研吾 KUMA Kengo

1954年出生於横浜市。1979年完成東京大學研究所工學系建築學科碩士課程。歷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後,設立並主持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2009年起出任東京大學教授。1997年憑「森舞臺/登米町傳統藝能傳承館」獲得日本建築學會賞。同年還以「水/玻璃」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的BENEDICTUS AWARD。此外,「根津美術館」和「檮原‧木橋博物館」還分別獲得2010年毎日藝術獎和2011年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著書有《負建築》、《接續建築》以及與清野由美共著的《新‧都市論TOKYO》、《新‧Mura論TOKYO》等。

斗膽火中取栗

——隈先生目前正著手於2020東京奧運、帕運的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的設計工作。而這個新國立競技場因為重新舉辦設計方案招標競賽等問題而成為一個有「前科」的項目。

「針對當初札哈哈蒂(Zaha Hadid)的設計方案所引起的爭議,先前就有不少媒體來徵詢過我的意見,不過因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所以也不敢輕率發言。原本還在想,若有哪位建築師去承接這個項目,那簡直就是在火中取栗了。只是做夢也沒想到,最終斗膽伸手去撿那顆栗子的,竟然是自己。」

在重新舉辦的設計方案競賽中獲選的新國際競技場設計方案。效果圖:大成建設・梓設計・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JV製作(JSC提供)

——您為何當初沒參加設計方案競賽呢?

「原本的參賽條件中,要求參加者必須是普立茲克獎之類的主要建築獎項得主或具備大規模體育場館的實際設計經驗等,像我這樣的人,顯然不在其列,根本沒人要(笑)。但是哪裏想得到,札哈哈蒂的設計方案竟被完全歸零了。重新舉辦設計方案競賽時,大成建設來問『要不要一起參加?』,真把我嚇了一大跳。」

——那麼,您決定「火中取栗」的理由呢?

「一個個人建築師要參與如此大規模的設計項目,在今天保守化的日本,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下定決心,即便是為了不讓建築師這個職業之火泯滅,也需要做好準備,並全力以赴。」

下一頁: 奧運場館,時代的象徵

關鍵詞

環境 建築 奧運 東京奧運 帕運 新國立競技場 奧林匹克運動會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建築師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