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注於《被出賣的臺灣》裏的深情——訪「灣生」川平朝清

政治外交 文化 臺灣香港

二戰結束後不久在臺灣發生的混亂和「二二八事件」,現已在海內外廣為人知,《被出賣的臺灣》一書記述了那段歷史。該書作者柯喬治曾是臺北高等學校的英語教師。「灣生」川平朝清曾受過柯喬治的教導和熏陶,讓我們來聽他聊聊那個時代的事情。

川平朝清 KABIRA Chōsei

1927年出生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中市。1946年畢業於臺北高等學校。在校期間,結識了《被出賣的臺灣》一書的翻譯、美國華盛頓大學終身名譽教授(神經病理學)蕭成美。戰後被遣返回沖繩,為RBC琉球放送(廣播電臺)的創辦積極出力。1953年留學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與柯喬治重逢,此後長期受柯喬治教誨。1967年擔任沖繩放送協會會長。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沖繩放送協會解散,全家移居東京,擔任NHK經營主幹。1992年起,歷任學校法人昭和女子大學英文系教授、副校長、副理事長等職,現為該校名譽理事。川平家族和琉球王朝有密切關係,從很早以前就多從事於翻譯與宣傳相關的工作。其育有三個兒子:主持人兼藝人川平慈溫(Jon Kabira)、僑居美國的企業家川平謙慈、藝人川平慈英。

遣返回沖繩,踏上廣播之路

——請您談一談被遣返時候的情形和之後的情況。

川平  當時,日本內地的遣返人員被稱為「日僑」,而我們沖繩人則被稱為「琉僑」,被區別對待。當時統治沖繩的美軍,認為沖繩作為曾經的戰場要同時接收所有遣返人員有困難,對遣返工作施加了限制。因此,我直到戰爭結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12月才被遣返。

遣返回來之後,我做了一段時間的翻譯工作。最初很難聽懂,語言表達也不好,但不久就克服了這些問題。我認為這是在臺北高等學校所受的教育起了作用。

在臺北高等學校上學的時候,我立志當一名醫生。但1949年,出現了在沖繩創辦廣播電臺的機會,於是我的志向從醫學轉向了新聞報道,成了一名播音員。

柯喬治一直關心臺灣人,也盡力幫助沖繩人遣返

——那個時候,您和柯老師重逢了?

熟知臺灣情況的柯喬治,以美國人的公正視角總結了日本在臺灣的50年統治,相關著作:《Formosa: Licensed Revolution in the Home Rule Movement, 1895~1945》

川平  是的。事實上,從臺灣遣返回沖繩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拿到了柯老師的名片,柯老師還說,「如果你們在沖繩或日本內地要找和美軍有關的工作,我可隨時提供幫助」。但是,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和他聯絡。

1949年的一天,柯老師來沖繩做調研工作。柯老師不僅精通臺灣的情況,也精通沖繩事務。我上臺北高等學校高等科的時候,戰況已經惡化,柯老師也已經從學校離職,我和柯老師並沒有深入的交往。此時在沖繩的重逢,是我與柯老師真正交往的開端。

另外,同時出於琉球廣播電臺工作上的需要,我決定去美國留學。那時候我很自然地找柯老師諮詢了意見。柯老師非常熱情地向我推薦了他當時所在的史丹佛大學。但由於我想在新聞報道方面有所進步,最後選擇了留學於密西根州立大學。此後,我和柯老師一直都保持著聯絡,直到他在夏威夷去世。

——柯老師是一位非常樂於助人、熱忱的老師呢。

川平  是的。戰後雖然他離開了臺灣,但還是很牽掛他的學生,特別是對臺灣人。他的這種關心,有時候比對日本人還更強烈。可能是因為他從心底裏同情臺灣人吧。

另一方面,我們這些被稱作「琉僑」的沖繩人,之所以能比原計劃較早遣返回國,也是因為柯老師作為副總領事積極敦促美國國務院,從而說動了麥克阿瑟司令部的緣故。柯老師也是我們沖繩人的大恩人。

下一頁: 《被出賣的臺灣》在日本出版

關鍵詞

日本 馬英九 蔡英文 沖繩 臺灣 琉球 第二次世界大戰 臺北 灣生 岡部茂 陳水扁 蔣介石 川平朝清 川平慈溫 Jon Kabira 川平慈英 川平謙慈 柯喬治 被出賣的臺灣 加賀屋 蕭成美 臺灣認同 昭和女子大學 臺北高等學校 George Kerr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