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公司首席營運長(COO)志賀俊之 捍衛日本汽車產業的危機管理

財經

在東日本大地震中,許多日本企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日產汽車公司迅速恢復生產,在海外也得到高度評價。首席營運長志賀俊之為我們介紹了作為企業生命線的風險管理的應用形態以及擺脫困境的發展戰略。

志賀俊之 SHIGA Toshiyuki

日產汽車公司董事、首席營運長(COO)。 1953年生於和歌山縣。1976年從大阪府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進入日產汽車公司。歷任亞太事業本部雅加達辦事處主任、企劃室長兼企業聯合行動推進室室長等,2000年任常務執行董事,2005年起任現職。2010年起兼任日本汽車工業會會長。

克服經營危機

——有助於克服實際危機的企業文化能夠深入人心,一定付出了很多辛勞吧。

“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日產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經歷過經營危機。雖然在1999年與雷諾公司合作之後,本公司的經營得到順利恢復,但因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再度陷入困境。所以,必須集中應對才能度過危機,這一點員工已銘刻在心並身體力行了。

90年代危機之時,曾連續8年出現赤字。這種狀態的長期化,使人們對公司業績不佳習以為常。制定對策也陷於被動,即便補加對策也為時已晚,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被動的對策之下永遠也看不到起色。1999年發表了重振雄風的《日產復興計劃》,我們終於領悟到,要想盡快恢復,即便承擔一些痛苦也必須採取集中性的危機對策。

此次震災,我們也注意採取了集中性對策。例如,決定暫停3個月的研究開發業務、全公司也不做加班。幾乎停止了所有的支出,控制現金流量以備事態的惡化。我認為瞬間集中應對,也容易向員工傳達資訊。此舉不是自行約束生產活動,而是經營上的判斷。對這種風險管理,我感到員工已能夠理解並跟進了。

現在這種風險管理方式,正好始於日產復興計劃實施中的2001年。之後經歷了種種挫折和不斷摸索,明確了與經營的持續性相關的風險因素,製作出風險圖。對個別風險,從公司領導成員中選定風險負責人,專事應對。在採取了一定程度的對策後,便從風險項目中剔除,然後找出新的風險因素,再進一步實施對策,這一PDCA循環(品質管理循環,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運作起來了。這其中也包括了地震對策,還有零部件供應商的BCP(事業持續計劃)。

當緊急事件發生時,風險管理機制正常發揮作用,也能保證企業進行大膽的挑戰。日產公司無論在新興國家戰略上,還是在電動汽車生產上,我們採取的方法是,打出日產獨創的戰略,並朝向目標拿出成果。如果尾隨其它公司之後,那麼可以藉鑑他人的經驗教訓,就不會冒很大的風險。反過來,如果日產要帶頭做些什麼,其中定會蘊藏著種種風險。因而,越是採取大膽挑戰的戰略,識別各種情況的風險管理便越是有必要。

例如,如果擔心中國經濟泡沫破裂、歐債危機之類的風險而暫緩投資,只在意眼前的危險,那就不會有發展。我覺得目前的日本經濟就陷入了這種狀態。即便如此,日產公司仍以先發製人的決心制定著各項戰略。2011年6月發表的《日產Power88》中期經營計劃,內容也是非常大膽且雄心勃勃的。

我認為,所謂風險管理,是對災害以及世界規模的經濟危機等,在日常做好應對準備,同時也是為大膽的願景、戰略的實現所做的準備,具有雙重的意義。”

汽車支撐著日本的產業

——對照日產“先發製人、爭取主動”的應對,感覺政府的對應始終“落後一步,處於被動”。在節電對策等方面,甚或像是在引領政府。

“汽車產業是日本的主導產業,以支撐日本工業為自負,我們是懷著如果自己不努力,日本就會陷入危機這種覺悟行事的。

從數字上說,包括零部件在內,2010年汽車產業的出口約為12兆日圓,進口約6,000億日圓。僅汽車一項就貢獻了超過11兆日圓的貿易黑字。日本整體的貿易收支中,出口約67兆日圓,進口約61兆日圓,有6兆日圓的順差。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汽車不能出口,就將出現貿易赤字。汽車行業因震災而不得已停產的2011年4月份就一下子變成了貿易赤字。貿易收支跌落為赤字,早晚要影響經常收支,還會影響到國債發行。汽車產業所背負的責任是極其重大的。

遺憾的是,我們在震災發生後迫不得已停止了生產,這給日本經濟造成很大影響。災區有500多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消化了數目龐大的就業人口。如不恢復汽車生產,這些工廠也就無法重新開動。鹿島石化聯合企業的化工廠、煉鐵廠等也同樣,如果我們不動大家也無法啟動。必須盡快行動,起到牽引日本經濟的作用,我們的這種意識非常強烈。

伴隨電力不足實施的計劃停電,生產被迫中止,其結果是給我們的願望潑了冷水。當初的計劃是從7月開始逐步擴大生產,預想從夏季到秋初開始全面增產。本來希望包括災區在內,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波及效果,並有助於日本的復興,而計劃停電則猶如為我們下了一道剎車令。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引發大規模停電。由於汽車行業的用電量相當大,如果在用電量最多的周四、週五停止作業,高峰用電量就會維持在平均水準,其它行業就能正常運作。為此,我們整個汽車業界做出了調換週休日的決定。

我們把這個方案視為最有效的社會貢獻並為此做出了決斷。雖然把周休日改到週四、週五,給員工及其家屬的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也給工廠周邊地區的人們帶來諸多麻煩。但令人高興的是,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表示:“雖然很辛苦,但對社會做了貢獻。”不僅公司,下至每位員工都感悟到了汽車產業的社會責任,從這一點上說,我感到雖然讓員工受了苦,但做得是非常值得的。”

下一頁: 面對日圓超高值的深刻危機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復興 節電 汽車 汽車行業 應對震災 新潟海域地震 模擬訓練 零部件供應商 穆迪 日產復興 日產方式 日產再生 多樣性 經營危機 金融危機 風險管理 電動汽車 歐債危機 日産Power88 經濟危機 貿易收支 豐田 本田 計劃停電 社會貢獻 能源不安 日圓超高值 製造業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