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面孔變得木然僵化?

社會 文化

女性雜誌中推出「小面孔」專輯,面容溫和的男性,在現代日本社會大受歡迎。時尚「面孔」呈現出何種寓意呢?身為資訊工程學教授、又對「面孔」頗有研究的原島博,從「面孔」的角度剖析現代日本。

原島博 HARASHIMA Hiroshi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1945年生於東京。完成東京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工學博士。歷任東京大學副教授及史丹佛大學客座研究員後升任東京大學教授。1995年創立日本顏學會並任代表。著有《面孔學的邀請》(1998年,岩波書店)、編著《假想現實學序曲》(1996年,共立出版社)等。

——以日本人的「面孔」為題,想請教一下現在日本人的形象及時代風貌。根據您的著述,最近的人類學研究成果顯示,日本人有兩個根。一個是數万年前從南方直接進入日本的先人,由於繩文時代就生存在日本列島,所以被稱為「繩文人」。他們生有南方種族的面孔,凹陷深,有立體感,而且鬍鬚濃厚,整個面孔棱角分明。另一個則相對較晚,是大約二千數百萬年前從包括西伯利亞在內的大陸深處南下,通過朝鮮半島來到日本的先人,由於帶來了農耕文化而被稱為「彌生人」。為了適應嚴寒,他們的面孔面積比較小,是凹凸不分明的扁平臉,面部皮膚較厚,上眼瞼也較厚而且是單眼皮。為了防凍耳垂也很小,還有鬍鬚輕及體毛少的特徵。

「醬料面孔」與「醬油面孔」


電腦合成的繩文人的面孔(圖片提供:原島博)


彌生人的面孔(圖片提供:原島博)

「從整體印象來說,繩文人面孔棱角分明,彌生人面孔比較扁平。用最近的說法就是『醬料面孔』和『醬油面孔』。意思是說繩文人的面孔近似於西洋人,彌生人的面孔則是東方特徵。現在,蒙古出身的力士在相撲中十分活躍,很明顯他們是彌生面孔的始祖。另外在歷史上,後進入日本列島的彌生人由於帶來了水稻種植技術及中國的先進文化,所以取代了原住民繩文人而成為統治階級。在這種相當長時期的彌生面孔與繩文面孔的關係中,形成了日本人關於面孔的基本認識和審美意識。不過明治時期以後,由於西洋人面孔的出現,出於對西歐的羨慕,繩文面孔重新被看重。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美國文化的大量傳入,具有異國情調的繩文面孔更是備受矚目。現在,醬料面孔與醬油面孔一比高下的價值觀念已經不存在了。可以說兩者都各具魅力。」

面孔是時代與社會的鏡子

——作為現在日本人的一般面部特徵,還有什麼其它特別之處嗎?

「正如『面孔是時代與社會的鏡子』所言,通過面孔窺視那一時代,可以知道許許多多的事情。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一鼓作氣取得了西歐產業革命後數百年間獲得的成果。二次大戰後的發展更是快馬加鞭。其影響當然也表現在面孔上。首先,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發生巨大改變。戰後的日本人變得只吃軟食。過去常說『細嚼慢嚥』,吃一頓飯要花上一個小時,如今有5分鐘、10分鐘就結束了,咀嚼次數大大減少。由於熱狗等食物根本沒有必要咀嚼,人們的咀嚼能力也就逐漸減弱,上下顎得不到發育而逐漸變小。」

100年後的日本人的面孔(圖片提供:原島博)

「如果這樣繼續下去,日本人的面孔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懷著這樣的想法,我與人類學家馬場悠男一起在電腦上對日本人100年後的未來面孔進行了模擬。結果,雖然男女之間有細小差別,但共同之處是顎都變小了。男性的面孔成了倒三角形;由於顎變小,女性本來的圓臉變得更圓。特別是生活文化的急劇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帶有牽強性的,所以在面孔上也出現了相應的改變。比如說牙齒排列。即使飲食生活發生變化,牙齒的大小並不會隨之發生大的改變,包容牙齒的顎骨與嘴如果變小了,當然就包容不住牙齒,牙齒排列就會產生錯亂。那不僅是美觀不美觀的問題,它與咀嚼能力有著直接關係,因而就會引發胃及消化器官的問題。所以今後牙齒矯正醫生會有更多的用武之地了。」

小面孔是幼兒化的象徵

——臉型的變化是一方面,說到面孔的大小,所謂女性的「小面孔熱」是時代的趨勢吧?

「最近的女性雜誌中,小面孔化妝術等『瘦臉』專輯大肆氾濫。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為時裝。日本人的穿著從和服轉向了洋裝。和服適合於大面孔,而西服卻是為了與身體相比面部較小的西方人設計的服裝,合適於『小面孔』。另外,『小面孔』雖然有著物理角度上的大小區分,『看上去像孩子臉』也是重要的一點。能劇臉譜中有著名的『小面(koomote)』,那並不是小面孔,而是可愛面孔之意。也就是說,小面孔是指尚未長大成人的臉,或者說是幼兒一樣的臉。所以,現在的小面孔熱也就是可愛面孔熱,其中反映出與大人相比孩子更加可愛的流行性社會心理。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這一社會心理與社會整體的幼兒化傾向有著密切關係。」

——小面孔傾向不僅局限於女性,也涉及到男性吧?

「是的。這實際上是違反自然的傾向。從動物學的角度講,雄性為了威嚇對方,提高自己的地位,正是採取了顯示巨大面孔的戰略。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獅子。雄師生長的鬃毛是為了把自己顯示的比實際更為巨大。然而,最近受到年輕女性喜歡的男性藝人毫無例外都是小面孔。更進一步地講,十幾歲的女孩子雖然對男性感興趣,但也懷著『懼怕』心理,如果說偏向於哪一方的話,還是喜歡中性或女性化的男性。所以象徵男性的鬍鬚不被接受,更不用說體毛及濃厚的胸毛,清潔而光滑的面孔被視為最佳。另外,對這一年齡段的女孩子來說,如果不是女性化的男性,男性化的女性就會成為戀慕的對象。例如過去男孩子氣的高年級女高中生,現在寶塚劇團女扮男裝的明星以及女子職業角力運動員等,都是這類對象。」

「溫柔」才像男子漢

「什麼樣的面孔受歡迎?其主導權掌握在女性手中。過去曾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女性按照男性的思維而行動,但是最近似乎是女性們在按照自己的希望來改變男性。比如說『男人』的標誌同以往發生了根本改變。當然在守護女性這一基本之處,今昔依然相同。從動物學的角度看也理應如此。守護女性使女性能夠安心養育孩子是男人的基本。可是,在生存競爭激烈、周遭多有外敵的時代,排除外敵威脅的勇健成為了男性標誌的核心。然而,在風平浪靜之時,這種勇猛卻可能變為災難的根源。其威力如果施加於女性身上的話,就會成為DV(家庭暴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今男人標誌的基準從勇健變為了『溫柔』。這是社會變得和平的佐證,所以我也決不認為這是什麼壞事。日本歷史中的江戶時代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時代。」

從3秒美人到30年美人

「所謂面孔並不是客觀存在始終不變的東西,而是存在於觀看的人和被觀看的人的關係之中。同一副面孔,用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在什麼樣的關係中去看,感覺各有不同。我的觀點是,美人有3秒美人至30年美人的多種。首先,在街上行走時,『啊,美人』,這種令人情不自禁地回眸的,是3秒美人。這完全是限於外表,身材及服裝是亮點,也許與面孔沒有什麼關係。其次是3分鍾美人。其典型是接待問詢處的小姐,雖然有3分鐘左右的交流,對方只用培訓出來的職業表情予以對應,而且自己與對方之間還隔著不可逾越的接待台這道屏障。再次是30分鍾美人。有了30分鐘的交談便會出現自然的表情。不只是外表,自然表情的魅力成為其人的精彩之處。接下來是3天美人。不只是表情,擁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著其人的魅力。最後是30年美人。這是指人生經歷了坎坷,儘管過去多少有過出軌行為,但最終還是『你才是最好的』這種情況。」

——日本的男人還含有謙遜之意,通常在外對自己的妻子使用卑下的稱呼。「愚妻」就是最卑躬的,將其直接翻譯成「my stupid wife」,令美國人驚訝不已,成為笑談。

「我期待有著美好面孔的人日益增加,所以歸納出了『面孔訓誡13條』。其第3條就是『面孔通過被人讚美才變得美麗』。」

美人論以女性雜誌為中心

——「漂亮」、「可愛」雖然是便利的詞彙,但在形容女性的美貌上,這是不是意外地反映出「語言貧乏」呢?

「說到目前在何處『美人』一詞被使用得最多,實際上是女性雜誌中。過去是以男人的眼光在男性雜誌中來談論美人的。而現在則是以女性的觀點進行雜誌的編輯策劃,『變成○○美人』的專輯在女性雜誌中盛行。也就是說,現在變成了女性自身按照自己的理想,設定出『我想變成這樣的美人』之類的未來目標,這是十分巨大的變化。過去,美的標準有賴於男性及社會的評判,但是現在,女性自己為自己設定『到多大年齡、要成為怎樣的美人』這種目標。這個國家在很長的時間裏,一直都在說『人,不是面孔,而是心靈』。其背後有著『面孔是父母給的,不可改變也不能改變』的思維方式。可是,如果通過努力能夠將其改變,從而設定『自己的面孔自己決定,到了50歲時想擁有這樣的面孔』的目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與年齡相當的美麗是可以實現的,肯定這種成熟面孔的文化深深地紮根於西歐社會。」

——外國女演員有過這樣的表述:「這皺紋是經過努力而獲得的自己的人生財產。」她以與年齡相應的美及個性化的面孔為魅力,確實在法國等國十分活躍。

「『面孔訓誡13條』的第10條是『將美麗的皺紋作為人生的驕傲』。不過這句話並不太受女性的讚賞(笑)。我身邊的女性受到觸怒,叱責我:『你根本不理解皺紋對於女性來說是多麼可怕。無論如何也想那麼說的話,請加上一行〈將美麗的禿頂作為人生的驕傲〉。』(笑)不過男性對女性的皺紋確實沒那麼在意吧。反過來講,男性對自己的頭髮很在意,問問女性,她們對禿頂並沒有過分注意。不管怎麼說,塑造各個年齡段的美麗形象十分重要,『20幾歲是花樣年華』的說法令人悲哀。希望一定要發現50歲的美麗並將其作為目標。也許現在正是時代的轉折點。」

日本人的面孔變得木然僵化

——您1995年創立了日本面孔學會,至今已有15年。創立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以面孔作為研究對象的學會,受到了媒體的注目。您還提出了「為什麼現在要研究面孔」的問題。

「既是哲學家又是面孔學會會員的鷲田清一先生說的很貼切:『胃的存在受到重視,對自己的胃感到擔憂,都是在胃出現問題的時候。胃功能正常的時候,誰也不會對胃多加考慮。對於面孔不也是同樣嗎?現在,如果說對面孔有了關心,就是因為現在日本人的面孔變得非常木然僵化之故。』另外,他還指出:『媒體中如此面孔氾濫的時代過去未曾有過。打開電視也全都是面孔。而且,都只不過是可以反覆觀看的作為物品的面孔。真正的面孔不無法那樣凝視的,而是一旦視線對接,目光便會本能地迴避。那才是真正的面孔。可是電視裏出現的面孔並非如此。在作為物品的面孔大肆氾濫的時代,是不是意味著真正的面孔正在消失或變得木然僵化呢?』」

拓開新時代「匿顏」

——最近,在電車中化妝的女性增加了,她們毫不在意周圍人的目光。

「是啊,完全像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化妝一樣,在電車中眾人面前也毫無顧忌。隨著大眾媒體中作為物品的面孔的氾濫,令人不得不覺得面孔並不是真正的面孔,只不過是一種記號。」

「另外,隨著電子媒體的發展,非面對面式的交流變的理所當然。以往人與人交流的時候,面對面是前提。說到電話,雖然無需見面,但從聲音裏似乎也可以感知對方的表情及態度。有了電子郵件,一切都變成了文字。至於網路的論壇區,連自己的名字都隱藏起來。我將這樣的社會交流狀態命名為『匿顏』時代。『匿顏』意為隱匿容顏,這當然是模仿『匿名』一詞而來的。也就是說,進行交流理所當然需要面對面的時代,沒有必要去考慮面孔的存在。然而,既然進入了『匿顏』時代,那麼就有必要重新探討面孔在交流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對現代人來說面孔有著怎樣的意義這種問題。」

「從歷史上看,近代市民社會的形成揭開了匿名時代的序幕。人們從農村聚集到都市,打破了封閉性的村落社會屏障,人們獲得了自由生存的時間與空間。也就是說匿名性、不公開性成為都市的活力。同時,都市也成了犯罪的溫床。但是,雖然有著這樣黑暗的一面,卻不可否認都市成為了創造近代這一時代的原動力。所以,『匿顏』的背後也就存在著拓開新時代的可能性。對於網路的弊端有著諸多批評,但也決非只有負面。毫無疑問,向著積極方向發展的動力一定會在網路社會中出現。」

——即使如此,我對鷲田先生所說的「日本人的面孔變得非常木然僵化」這一點,還是非常關注的。往往被認為有些「難見真容」的日本人,如果再加上一副木然僵化的面孔展現在國際社會中的話,那真是令人悲傷無比。切實希望「好面孔」的日本人能夠有所增加,並在世界上擴大影響。在這個意義,最後附上先生的「面孔訓誡13條」,作為結語。

面孔訓誡13條

1. 喜愛自己的面孔

2. 面孔通過被人看才變得美麗

3. 面孔通過被人讚美才變得美麗

4. 把與人不同的面孔特徵視為自己的魅力所在(個性)

5. 自己不在意缺陷,他人也不會意識。

6. 蹙眉的同時,胃也在產生皺褶。

7. 舒展雙目,人生的視野會變得寬廣。

8. 口齒清潔,笑口常開。

9. 留心做出左右對稱的和諧表情

10. 將美麗的皺紋和美麗的禿頂作為人生的驕傲

11.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睡眠,就寢前要有一副安詳平靜的面孔。

12. 有了快樂的面孔,就有快樂的心靈,也就有了快樂的人生。

13. 好面孔、壞面孔可以人人相傳

 

採訪人:河野通和(原《中央公論》總編)

(根據2009年10月的採訪撰文)

原島博 河野通和 面孔 小面孔 網絡社會 男人標誌 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