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ō Kōno還是Kōno Tarō?―思考日本姓名的英文寫法

社會 語言

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於記者會中表明,今後將央請海外重點新聞媒體用「姓・名」的順序來書寫日本人的英文姓名,此事掀起熱議。那麼,nippon.com為何選擇用Kōno Tarō(譯注:河野太郎)的書寫方式,而不是Tarō Kōno(譯注:太郎河野)呢?由敝社英文編輯Peter DURFEE於本文說明原由。

把各種與日本有關的資訊淺顯易懂地傳達給讀者,是nippon.com的英文編輯方針,因此我們總是謹守社內訂定的英文書寫規範,確保整個英文版網站的用語一致。

2011年時,把日本的「當下」透過多國語言對外發信的網站nippon.com起跑,但其實nippon.com的前身Japan Echo公司早從1974年起,便開始發行Japan Echo雜誌,以英文把日本的論壇向外譯介。像這樣耗費至少40年光陰建構起來的英文書寫規範,由nippon.com傳承沿用,直到今天我們依舊依循這份規範進行編務工作。在1974年到1979年間,Japan Echo遇到日本人姓名時都是以「名・姓」的順序書寫,但是在1980年的春季號以後,就把書寫順序更改為「姓・名」,此後再也不曾改動過這個順序(其實當編輯的人本來就比較保守,想把已經定案的東西翻盤,並非容易之事)。

前文討論的書寫順序之所以引起關注,要追溯到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於2019年5月21日在記者會上的發言。河野大臣說,今後會請海外媒體在使用英文書寫日本人姓名時,改用「姓・名」的順序,而不是「名・姓」的順序,並表示:「許多海外新聞機構提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會寫成Xi Jinping,描述韓國總統文在寅時會寫Moon Jae-in,是故對於安倍晉三也希望能同樣以Abe Shinzō來表述。」

(上)1980年春季號的Japan Echo,表明將以「姓・名」的方式書寫日本人姓名。(下)直到1979年特別號為止,皆以「名・姓」的順序為標準規範。
(上)1980年春季號的Japan Echo,表明將以「姓・名」的方式書寫日本人姓名。(下)直到1979年特別號為止,皆以「名・姓」的順序為標準規範。

下一頁: 該不該遵守這個規矩?

關鍵詞

日語 英語 姓名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