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臉」給人吃,用以抑制慾望
筆者最後採訪柳瀨先生是在2013年春天。採訪的目的是為了將戰爭經驗彙整成書。由於柳瀨先生當時年屆94歲,我們說好每次採訪不能超過一個小時,但是每次都暢談到超時。
柳瀨先生曾這麼描述戰爭:
「我認為戰爭的起因或許在於『飢餓』和『慾望』。因為肚子餓了,就想從鄰國拿東西來果腹;或是國家明明有領土,也有資源,卻還想要更多。就是這些想法導致戰爭發生。」(《我最討厭戰爭》柳瀨嵩著,中野晴行構思,小學館)
柳瀨先生的這種想法也明確表現在他的代表作《麵包超人》系列當中。麵包超人會飛到餓著肚子的孩子身邊,把自己那張由紅豆麵包做成的臉給孩子吃,藉此克服困難。創造沒有飢餓的世界,並抑制貪念──麵包超人其實就是將這種概念具象化的存在。

慶祝90歲(卒壽)生日的漫畫家柳瀨嵩先生(中央)。《麵包超人》的角色人數獲得單一動畫作品內的世界第一,他手上拿著金氏世界紀錄證書,2009年7月,東京都內的飯店(時事)
原點是「沒東西吃」的痛苦與難堪
柳瀨先生生於1919年的高知縣。父親是報社的特派員,在他小時候,家人留在東京,父親一人客死上海。後來母親再婚,他和小兩歲的弟弟千尋被在高知縣開業當醫生的叔父收養。柳瀨先生很會畫畫,後來上京學習設計,進入東京高等工藝學校(現在的千葉大學工學院)就讀,畢業後任職於東京都內的製藥公司公關部。
1941年,他22歲受到軍隊召集,被發配到以舊小倉市(現在的北九州市)為據點的舊日軍部隊。當時中日戰爭已經陷入困境,日本在12月進行珍珠港攻擊,與美英等同盟國展開太平洋戰爭。1943年,他被送到中國福州,從事暗號解讀以及呼籲當地居民給予協助的宣傳活動。他自製圖畫劇場,以「中日是孿生兄弟」等呼籲兩國必須同心協力、融洽相處的主題,周遊附近的村莊。
即將終戰前,在他前往上海的途中,整隊人馬受到中國軍奇襲。炸彈近距離爆炸,子彈擦過他的耳朵。在日本和中國的士兵一個接著一個死去的情況下,他九死一生活下來,並打從心底「厭惡戰爭」。後來,他在上海感染瘧疾,持續了好幾天40度以上的高燒。為了因應糧食不足與緊急儲備,食物只有早晚配給的水稀飯,甚至吃雜草止餓。因此深深感受到沒東西吃有多麼痛苦、難堪。

終戰之後,在上海成為美國海軍俘虜的日本人。柳瀨先生這時候滯留在離上海不遠的設施,1945年9月(Photo12 / UIG / Getty Images)
他在中國迎接戰爭結束。他如此回顧1945年當時的情況:
「我當時的想法是,戰敗國的軍隊真是落魄啊。我的長官原本是個囂張跋扈的人,結果他被奪去襟章後,就只是個普通的鄉下大叔了。沒權也沒勢。(中略)檢查結束後,我們分成好幾個組別,然後登上LCS(沿岸海域戰鬥艦)。每個人都由持槍的美國兵看管。」(出自《我最討厭戰爭》)
「為何生?為何活?」
柳瀨先生在1946年回到故鄉高知,這才知道最愛的弟弟千尋已經戰死。他的弟弟當上海軍中尉,因為特殊任務前往菲律賓,船隻卻在航海途中遭到美軍船艦攻擊而沉沒。從此成為不歸人。
戰場的痛苦經歷以及弟弟早死,成了他畫出《麵包超人》的一大原動力。在戰地餓著肚子高舉「正義」旗幟的軍隊,在柳瀨先生眼裡,就像是「淒慘的英雄」。而且,他們所謂的「正義」一點也不可靠。一旦戰爭結束,直到昨日為止的邪惡與正義就一舉互換。「英雄是什麼?」、「真正的正義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長久留在柳瀨先生心中。
「為了什麼出生?又要如何活下去?」
得知和弟弟同樣死於太平洋戰爭的日本兵多達230萬人。包括弟弟的那些年輕人被戰爭奪走活著的喜悅,動畫的主題曲〈麵包超人進行曲〉的歌詞就能解釋成是獻給他們的安魂曲。柳瀨先生生前表示:「當初並沒有想這麼多,」但我想,思念想必是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吧。

柳瀨先生決定書名,並親自題字的著作《我最討厭戰爭 柳瀨嵩對和平的想法》(小學館、nippon.com編輯部攝影)
邂逅在高知的編輯部
戰後,柳瀨先生在當地報社高知報社的月刊誌編輯部工作,並在職場邂逅暢小姐。他被暢小姐開朗的個性、乾脆的行事作風,以及不會扭曲信念的特質吸引。1947年,暢小姐因為工作到東京,他便追著暢小姐的腳步回到東京,並且求婚。東京當時還留著戰爭時的爆炸痕跡,而且糧食短缺。因此,他們沒有舉行結婚典禮,只去登記結婚,借住在熟人家裡的一個房間,開始新婚生活。
柳瀨先生從此在百貨店「三越」的公關部門工作,並開始向報章雜誌投稿漫畫作品。等漫畫的工作增加,他便在1953年自立門戶。暢小姐也在背後支持他,說:「要是失敗,就由我來養你。」他也很能幹,做舞臺美術、作詞、上電視、動畫電影的角色設定、雜誌總編等,旁人都說,「走投無路就找柳瀨先生」,但他卻很煩惱自己沒有代表作。
大人不看好…卻受孩子歡迎
現在這個外型的麵包超人首次登場是在1973年。出版社福祿貝爾館的幼兒雜誌《月刊幼稚園故事繪本》中,刊載了作品《麵包超人》。
然而,這個紅豆麵包造型的英雄的啟航卻不能說是一帆風順。拿臉給人吃的設定招來大人的批判。幼稚園老師和教育評論家都批評這個故事「太殘酷」、「很無聊」,連責任編輯也說:「這種書下不為例。」
大人覺得有疑慮,但另一方面,孩子們卻逐漸發現這個故事的魅力。麵包超人不只是一個能力很強的英雄,他還會溫柔地分享喜悅。這個真正的英雄抓住了孩子們純真的心。當柳瀨先生聽到常去的相機店店長說:「孩子每晚都吵著要他唸《麵包超人》的故事。」他實在訝異不已。

福祿貝爾館出版的麵包超人系列繪本。(nippon.com編輯部攝影)
這個故事的人氣就這麼一點一點傳開,並在1975年出版續篇《衝啊!麵包超人》。歷經一段曲折後,動畫就在1983年於首都圈電視臺開始播出。當時是在收視率有2%就算很好的下午5點時段播出,負責的導播也說:「不要太期待收視率。」然而,節目一播出,便創下7%的收視率,變成當紅節目,播出地區也擴大到全國。這個時候,柳瀨先生已經69歲。
這是柳瀨先生歷經千辛萬苦才抓住的代表作。是他在戰爭中體會到的辛酸、戰後邂逅的人際關係,以及工作經歷的累積,才開花結果的收穫。
隨和的能幹萬人迷
筆者過去曾問過:「您把紅豆麵包變成故事角色的理由是什麼呢?」柳瀨先生解釋:「那是在日本誕生的食物,便宜又容易取得。還算能久放,也能當成甜點,更可以幫助飢餓的人。」很平易親近,卻能幫上每個人的忙。或許就是這樣的存在才喚起孩子們的共鳴。
2018年時,統整繪本《麵包超人》系列在日本的出版集數,可知由柳瀨先生負責的原創數量約是200集,使用動畫畫作的數量約是750集。而東販調查的發行數則是累計突破8100萬冊。
每當系列作出版,柳瀨先生就會接連創造出麵包超人的夥伴角色。2009年時,電視動畫作品達成1000集,角色數共計1768個(當時),因此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可,成為「單一動畫系列角色數量世界第一」。除了有各式各樣的麵包和食物角色,還誕生出愛惡作劇的「細菌人」。細菌人不是必須打倒的反派,他也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其中一個夥伴。雖然會惡作劇,被麵包超人以麵包飛拳痛毆,然後發出「細菌掰掰」的慘叫逃跑,但又會馬上回來。
在國外,美國、韓國、中國、臺灣、泰國、中東等地也播出動畫,書籍和角色周邊也很暢銷。

在「福岡麵包超人兒童博物館in 購物商場」的麵包店「果醬爺爺的麵包工廠」販賣的角色造型麵包,2014年4月,福岡市博多區(時事)
麵包超人也拯救了在大災害中受創的孩子們的心靈。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後,災區的避難所把〈麵包超人進行曲〉當成復興的主題曲,不斷播放。
「所以你才帶著微笑挺身而出……」
最後被笑容包圍
2013年10月。柳瀨先生94年的生涯落幕。隔年2014年2月,在東京日比谷的飯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告別派對。派對節目和會場的裝飾都是他生前策劃的。派對開幕時,還有柳瀨先生的剪影跳舞的畫面,整個會場直到最後一刻都充滿笑容。

擺在祭壇上的柳瀨嵩先生的照片。照片前方放著代表作《麵包超人》的玩偶,2014年2月6日,東京都新宿區(時事)
自從筆者1998年春天首次前往東京曙橋的「柳瀨工作室」採訪之後,就反複傾聽柳瀨先生說話。無論是健康法、漫畫家同伴的回憶、故鄉見聞……每一次採訪都很開心。
他在過世之前,一直持續創作麵包超人的故事,也寫曲子。而回顧人生時,他是這麼說的:
「我的人生非常幸運。在痛苦或是煩惱的時候,永遠都有人像麵包超人那樣拯救我。」
標題圖片:麵包超人的生父,已故柳瀨嵩先生。儘管離開人世,他創作的角色依舊持續活躍在全世界,2013年5月1日(YOSHIKAZU TSUNO / AFP、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