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成為各式活動中的主角
每到秋季,日本各地都會舉辦以番薯為主角的活動。大阪、神奈川、靜岡等多地都舉辦了「地瓜博覽會」。而在靜岡市,2024年繼3月份之後,11月8日至10日又再次舉辦。靜岡地瓜博覽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們幹勁十足,稱該博覽會「從甜味十足的烤地瓜到進化版甜點,匯集了能充分發揮番薯魅力的商品。」
神奈川縣川崎市於2024年11月1日至4日舉辦的「超級番薯祭」上,來自日本各地的15家店銷售各自引以為傲的番薯甜點,主辦方執行委員會舉辦研討會,介紹了如何採挖自己培育的番薯並進行分類等,讓活動參加者們在享受番薯美味的同時感受其魅力,並稱「番薯已經不再是流行食品,它正成為日式甜點的基本素材。」

夏天舉辦的「地瓜博覽會」會場。來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凡(地瓜博覽會執行委員會提供)
江戶時代從中國傳入,成為國民小吃
這持續受歡迎的番薯是什麼時候進入日本的呢?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網站介紹,番薯原產於以墨西哥為中心的中南美熱帶地區,西元前1000年至前800年人們在中部安地斯地區栽培番薯。15世紀末,哥倫布將其從美國帶回歐洲,但由於氣候不適合,栽培未獲進展。番薯因此被帶往歐洲各國在非洲、印度、東南亞等的殖民地,隨之傳播到全世界。江戶時代1600年前後,番薯從中國傳入日本。由於它是從琉球(現在的沖繩縣)傳到薩摩(現在的鹿兒島縣)的,因此被稱為「薩摩芋」,除此之外,因其來自中國也被稱為「唐芋」「甘薯」。
栽培範圍的擴大掀起了消費熱潮。據發佈番薯相關資訊的「番薯推廣協會」代表理事橋本亞友樹介紹,江戶時代中期蘭學家青木昆陽編撰的《番薯考》打動了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後者下令振興番薯生產以防備饑荒。1793年,有人在現在的東京本鄉四丁目售賣烤地瓜,引爆人氣,掀起了首次番薯熱。明治維新以後,由於人口增加並集中在東京,既便宜又好吃的番薯再次受到關注,掀起了第2次熱潮。然而,進入大正時代,在西式點心等的壓力下番薯熱降溫。進入20世紀50年代,商販用「里阿卡」售賣石烤地瓜,由此掀起了第3次熱潮。據橋本說,或許是「能在自家附近買到烤地瓜的便利性受到了人們的歡迎」。隨著超市和超商的興起,石烤地瓜的趨勢減弱了,直到2010年前後電烤地瓜機面世,番薯市場迎來了第4次熱潮。在口感細膩軟糯、糖度極高的「安納芋」番薯的助推下,番薯的人氣一直延續至今日。
品種豐富,在海外也大受歡迎
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品種的開發和改良也得到了不斷推進。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發佈的資訊,現在日本國內生產最多的品種是口感黏糯的「Beniharuka(紅瑤)」,已在日本全國普及。而口感膨鬆的「Beniazuma(紅東)」以關東地區為中心,鬆糯適中的「高系14號」以關西和南九州為中心。從「高系14號」派生出來的「五郎島金時」(石川)、「鳴門金時」(德島)、「宮崎紅」(宮崎)、「紅薩摩」(鹿兒島)等番薯,都已經成為了各地的品牌產品。
點燃第4次熱潮的「安納芋」發祥於鹿兒島的種子島,二戰結束後,人們開始在這裡栽培從印尼傳入的番薯。在番薯市場需求高漲的驅動下,「安納芋」被選為正式銷售的品種,1998年完成了「紅皮安納芋」和「黃皮安納芋」品種註冊;2022年3月,它們又被註冊為「種子島安納芋」,獲得了「地理標誌(GI)」,成為受國家保護的地方品牌。
受到這一趨勢的推動,北海道大幅增加了番薯產量。2023年番薯的種植面積達100公頃,10年裡擴大了7.1倍,產量也大幅度增加了6.7倍,達1870噸。全球暖化導致氣溫上升,這讓北海道有了栽培番薯的氣候條件,因此當地政府也大力支持擴大番薯生產,將其選定為戰略作物中的「新面孔」。
日本產番薯也受到了海外的關注。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以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為基礎匯總的資料,2023年的番薯出口額為29億日圓,相較10年前增加了9.4倍,在蔬果中僅次於草莓和山藥,排名第3,發展趨勢喜人。主要出口地為香港、泰國和新加坡,此3地占了番薯出口總額的近9成,其中對泰國的出口的成長尤為顯著。為此,日本國內產地十分看重亞洲市場,將番薯作為有望擴大出口的重要產品。

多樣化加工,番薯成為招牌商品
在國內外持續高人氣的背景下,烤番薯獲得了穩固的支持。在東京、神奈川、千葉和埼玉一都三縣經營食品超市業務的SUMMIT,根據季節的不同,在「安納芋」和「Beniharuka」或「silk sweet」、「鳴門金時」或「五郎島金時」中選配1至3個品種銷售。每家店鋪還都設置有「新鮮出爐」告示牌,寫明烤好的時間,盡顯貼心。該超市公關部人員說:「專門來買烤番薯的顧客也很多,在社交媒體的推文中也好評連連。」

烤地瓜專櫃(善美的超市提供)
除了人氣的現烤地瓜外,盛夏的冰鎮烤地瓜也吸引了眾多顧客。大型連鎖超商全家出售了使用熟成儲藏了90天以上的「Beniharuka」製作的「冰涼香甜烤地瓜」。該公司公關部員介紹說,他們收到顧客這樣的評價——「我享受了自然柔和的甘甜和番薯皮的焦香,品嘗了番薯的自然風味,很好吃」。
點心製造商們也紛紛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番薯產品。井村屋將國產「Beniharuka」連皮熬煮,推出了「單手拿著吃的番薯小羊羹」;松永製菓以鹿兒島縣產的「安納芋」為基礎,夾上豆沙餡烤製出「豆沙夾心番薯餅乾」。

以番薯為原料製作的豐富多彩的零食(筆者攝影)
鑒於新商品的開發和銷售層出不窮這一局面,「番薯推廣協會」代表理事橋本亞友樹認為,番薯的定位是非必需消費品。如今人們不僅在秋天的收穫季節,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到它的美味了。過度的番薯熱退去後,番薯作為零食和點心的魅力依然會持續下去。」
標題圖片:「Beniharuka」烤地瓜(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