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手坂本九(1941-1985年)演唱的歌曲《Sukiyaki》奪得1963年全美單曲榜冠軍,在日本也於前一年以《昂首向前走》的歌名火遍大街小巷。
在坂本的出生地川崎市,JR川崎站和京濱急行線川崎站提示發車的音樂旋律,都來自這首歌曲。這是在當地的商工會議所等機構的推動下實現的,目的是借坂本九與川崎市之緣,提升城市宣傳的效應。用作列車發車提示音時重新做了編曲,將前奏和副歌部分編輯成約10秒鐘的簡短旋律。
川崎位於橫濱和東京之間,是一座人口超過150萬人的大城市,電車班次多,所以旋律偏短。而地方線路,因班次較少,有的車站還會慢悠悠地播放一段長達20到30秒的音樂,來通知旅客列車即將到站。
國鐵民營化和《原子小金剛》
我走遍日本,搜集這類與城市振興相關的發車音樂旋律,從中挑選出18個車站,寫成了《發車音樂的故事》(交通新聞社新書),已於2024年4月出版。
發車音樂大概是日本獨特的鐵道文化。我作為一個「乘鐵」,國內就不提了,即使去國外旅遊和出差,也會優先選擇鐵路。我不僅乘坐美國國鐵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在包括中東歐在內的歐洲全境、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北美以及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我也都利用火車出行。但別說音樂了,很多地方連發車鈴也不響一聲。列車到點就直接出站,晚點的情況也多,能否及時乘車以責任自負為原則。
而日本鐵路的特點是時間精準到秒。回顧歷史,1872年,新橋和橫濱區間段鋪設了日本第1條鐵路。當時是面向乘務員,用太鼓或鈴鐺作為發車信號。
1912年,上野車站開始改為面向乘客,用鈴聲提醒即將發車。而改用發車音樂的契機,則是1987年的國鐵民營化改革。1989年,JR山手線新宿站和澀谷站開始用音樂旋律取代發車鈴聲。當時正值泡沫經濟的巔峰期,人頭攢動的始發站,不再用刺耳的發車鈴聲刺激乘客爭先恐後擠上列車,而是改用悅耳的旋律,猶如提醒乘客「別著急,從容一點」。
據說,率先將當地特色樂曲用作發車音樂的,是2003年JR山手線的高田馬場站,選用了以手塚治蟲的漫畫《原子小金剛》改編的同名動畫片主題曲。在原作中,小金剛2003年4月誕生於位於高田馬場的科學省,而且動畫製作公司「手塚Production」也在高田馬場。基於這些淵源,應當地商店會的要求,《原子小金剛》的主題曲成為這座車站的發車音樂。如今,高田馬場站依然流淌著這首充滿舊日情懷的動漫金曲。
最早的發車音樂
其實在此之前,還有更早採用發車音樂的地區。
在可考的範圍內,目前最早的發車音樂,是大分縣竹田市豐後竹田站1951年開始播放的《荒城之月》。
這首歌曲是瀧廉太郎(1879-1903年)的代表作。這位作曲家英年早逝,他的少年時代是在竹田市度過的。據說,他是聯想到市內保存至今的岡城遺址而創作的這首歌曲。最初是當地人拿著唱片到車站,在列車發車時,用擴音器播放這首樂曲,後來成為這個車站的發車音樂。
當時唱片品質很差,據說從開始播放起,12年間更換了80多張唱片(《大分合同新聞》1963年4月26日刊)。從1988年起,音源改用竹田市少年少女合唱團錄製的版本。那麼,發車音樂誕生的時機究竟為何出現在戰後的混亂不安的時期呢?

豐後竹田站月臺(筆者拍攝)
這跟竹田市曾經是「隱匿基督徒的城市」有關。這裡以前一直透過基督教了解國外文化,至今依然保存著二戰前舊竹田町議會希望透過旅遊振興城市經濟的決議記錄。
與同在大分縣的別府和湯布院等全國知名溫泉勝地相比,竹田是個鄉土氣息濃郁的溫泉小鎮。當地人以瀧廉太郎為驕傲,傳播其事蹟的願望非常強烈。面向高中生舉辦的「紀念瀧廉太郎全日本高中聲樂大賽」,截至2024年已經舉辦了78屆。這個活動的源頭就是始於二戰後的紀念音樂祭。如此這般,發車音樂的魅力,蘊藏在當地人傾盡全力「激發地方活力」的故事當中。
發車音樂能否打動外國遊客?
疫情結束,加之以日圓貶值,外國遊客激增。我們期待著外國人能欣賞發車音樂的魅力。然而,現狀卻不盡人意。
比如播放坂本九《Sukiyaki》的川崎站,放眼望去,不見幾個外國人注意到這段音樂。JR川崎站的站前環島立有紀念碑介紹坂本九的成就,其中包括這首拿下全美冠軍的金曲,但只有日文1種文字。哪怕同時附加英文解說,外國遊客也會對此產生興趣吧。

坂本九紀念碑(筆者攝影)
《Sukiyaki》多次被國內外音樂人翻唱,其中包括《Stand By Me》的原作者、美國歌手Ben E. King(1938-2015年),是他最早把這首歌唱紅的。Ben為援助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受災者發佈了慈善專輯,其中還用日語演唱了這首歌。來日本公演時,他還與坂本的妻子、女演員柏木由紀子會面。如果川崎市能建座紀念館,將這些往事介紹一二,或許也能吸引外國遊客的興趣。
備受外國遊客青睞的熱門景點之一是富士山。以大月站(山梨縣大月市)為起點的富士急行全長26.6公里,是一條民營鐵路,常常擠滿想去富士山的外國遊客。遊客的目標之一是沿途拍攝近距離看到的富士山的照片。特別受歡迎的一站是下吉田站(山梨縣富士吉田市),許多外國遊客會在此下車,用鏡頭記錄下富士山的雄姿。

從下吉田站的月臺看到的富士山(筆者攝影)
這個車站播放的是搖滾樂隊「Fujifabric」的熱門歌曲。這是由富士吉田市出身的一群音樂人組成的樂隊。《年輕人的所有》和《茜色夕日》這兩首歌曲由29歲英年早逝的領隊志村正彥(1980-2009年)作詞作曲並擔任主唱,從2021年12月起,這兩首歌的原曲作為列車進站的提示音開始在站內播放。
志村留下了許多以故鄉為主題的歌曲,這兩首只是冰山一角。播放發車音樂是富士急行公司的一名員工提出的,他曾是志村的同學。他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志村正彥,了解富士吉田市」,為此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月臺上設置了展板,上面介紹了志村和Fujifabric的成就,並摘抄了部分歌詞。為了向到站的外國遊客進行宣傳,還附加了英文、中文和泰文的譯文。

下吉田站月臺(筆者攝影)
然而,2024年1月我來到這座車站時,月臺上雖然擠滿了歐美和亞洲的眾多遊客,但大家都忙著拍攝富士山,對音樂和展板似乎沒有興趣。如果說哪方面有所欠缺的話,那就是或許可以再開動一下腦筋,比如在站內設置一角,用日英兩種語言宣傳富士吉田市和富士山的魅力以及志村正彥在音樂方面的成就等。
發車音樂的魅力能否傳遍世界?我期待著JR輕井澤站(長野縣輕井澤町)選用約翰藍儂演唱的名曲《Imagine》。輕井澤是日本傳統的避暑聖地,這裡有約翰藍儂的夫人小野洋子娘家的別墅,上世紀70年代,約翰、洋子和兒子尚恩一家多次長居於此。如今輕井澤有多處景點可供粉絲前去緬懷藍儂。如果在這座小城的門戶JR輕井澤站播放《Imagine》這首歌曲,我想一定會獲得全世界的關注吧。
標題圖片: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