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忠犬像的故事:「八公」並非唯一!

社會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如今,位於東京澀谷的忠犬八公像已廣受訪日外國遊客的喜愛。不過,日本各地還有許多紀念日本人與狗之間深厚情誼的雕像。本文將從中選取幾個故事以饗讀者。

為南極觀測隊提供支援的樺太犬群像雕塑(東京都立川市)

從立川市政府步行5分鐘,可以看到一處研究設施群,國立極地研究所南極和北極科學館就位於其中一角。訪客可以在此體驗相鄰的國立極地研究所開展的南北極考察成果。庭院中有15隻樺太犬的群像雕塑,是為了紀念在首次南極觀測(1957-1958年)時被遺留在南極並壯烈殉職的樺太犬而設置的(標題圖片)。

樺太犬是原產自庫頁島(樺太)和千島群島並經過品種改良的犬種。牠們能在零下40度的環境中生存,服從性強,體格健壯,可長達兩周時間不進食。因此在北海道,樺太犬一直以來都被當作工作犬飼養。

決定在南極觀測中用樺太犬拉雪橇後,相關人員從當時生活在北海道的約1000隻樺太犬中選訓了40隻左右。最後,一支由22隻樺太犬組成的精銳犬隊跟隨首次南極越冬觀測隊前往南極。

然而,1958年2月,由於天氣惡劣,第2次南極觀測隊的南極登陸被緊急取消。而在第1次南極觀測隊撤離時,有15隻樺太犬被拴在昭和基地內。於是,這些樺太犬就這樣被遺棄在了當地。

第2年,即1959年1月,重返基地的隊員們驚訝地發現,15隻樺太犬中有兩隻掙脫鎖鏈後存活了下來,牠們就是「太郎」和「次郎」。這個奇跡後來被拍成電影《南極物語》,並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

左圖:保存在名古屋港的南極觀測船「富士號」前也有太郎和次郎的雕像;右圖:在南極時的太郎(左)和次郎(右)(時事)
左圖:保存在名古屋港的南極觀測船「富士號」前也有太郎和次郎的雕像;右圖:在南極時的太郎(左)和次郎(右)(時事)

7隻樺太犬被發現死於鎖鏈之下,其他6隻則下落不明。然而,9年後的1968年,人們在昭和基地附近的融雪中發現了另一隻樺太犬的屍骸。這是除太郎、次郎之外的「第3隻犬」,牠在掙脫鎖鏈後,在基地附近生存過一段時間。

北村泰一是首次南極越冬觀測隊的訓犬師,也是唯一一位與太郎、次郎重逢的隊員。在報社記者嘉悅洋的説明下,北村在2020年確認了第3隻犬是「Riki」,並進一步得出了「Riki保護了太郎和次郎」的結論。《無人知曉那隻狗的名字》(嘉悅洋著,北村泰一監修,小學館集英社製作)一書中詳細記載了北村和嘉悅兩人周密詳實的論證過程。

1959年9月,日本動物保護協會在東京鐵塔入口處設置了15隻樺太犬的紀念雕塑。之後,由於東京鐵塔周邊的維修工作,這些雕塑被移走。2013年,雕塑被贈與並遷至國立極地研究所。在過去了約半個世紀後,這些樺太犬終於又回歸了南極觀測隊。有的雕像看起來像是在悲傷嚎叫,有些則擠靠在一起伏臥在地上。牠們是否在一邊懷念故鄉北海道的風景,一邊等待觀測隊隊員的歸來呢?

左圖:15隻樺太犬的青銅像,由安藤士製作。安藤同時也是東京澀谷站前忠犬八公像的製作者(筆者攝影);右圖:曾被設置在東京鐵塔入口處的樺太犬像(時事)
左圖:15隻樺太犬的青銅像,由安藤士製作。安藤同時也是東京澀谷站前忠犬八公像的製作者(筆者攝影);右圖:曾被設置在東京鐵塔入口處的樺太犬像(時事)

左圖:南極和北極科學館於2010年開館。通過極光影院、南極冰塊和隕石等實物展示,觀眾可輕鬆了解極地的情況;右圖:1968-1969年,在昭和基地和南極極點之間往返行駛了5200公里的雪地車。雪地車出現前使用的是狗拉雪橇(筆者攝影)
左圖:南極和北極科學館於2010年開館。通過極光影院、南極冰塊和隕石等實物展示,觀眾可輕鬆了解極地的情況;右圖:1968-1969年,在昭和基地和南極極點之間往返行駛了5200公里的雪地車。雪地車出現前使用的是狗拉雪橇(筆者攝影)

下一頁: 在火災現場大顯身手的消防犬「文公」(北海道小樽市)

關鍵詞

伊勢神宮 忠犬八公 南極 昭和基地 忠犬 樺太犬 小樽 消防犬 參拜犬 治療犬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