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經典甜點「愛玉」是否會在日本掀起熱潮?

飲食 文化 生活 歷史 臺灣香港

一青妙 [作者簡介]

臺灣人日常喜愛的甜點「愛玉」在日本的NHK晨間劇《爛漫》(2023年9月底播出完畢)登場,一舉成為話題。植物名為「愛玉子」,二戰前一度傳入日本。另一方面,現在的臺灣是以「愛玉」的名稱販售。有著軟嫩有彈性的獨特口感和清爽的味道,經歷了70年以上的時光,是否會在日本重新復活並扎根下來呢?

在NHK晨間劇登場的臺灣甜點

「老師,請問這個植物的名字是什麼?」
「愛玉子。是臺灣民眾和這個植物救了我一命啊。」

這是《爛漫》裡的一幕。這一段在臺灣播出後,也引起了熱烈討論。

《爛漫》的主角是高知縣出生的植物學者牧野富太郎,在日本被稱為植物學之父。1895年,清朝把臺灣割讓給日本。翌年,在東京帝國大學擔任助手的牧野,以學術調查團成員的身分被派遣到臺灣。

牧野一面採集臺灣的植物,陸續有饒富趣味的新發現,有一次卻在山裡病倒了。他發高燒時,原住民用植物果實做成果凍狀的食物給他吃。

之後,牧野把救自己一命的新種植物取學名為「Ficus aukeotsang Makino」。「Ficus」是榕屬(又名無花果屬),「aukeotsang」是取自「愛玉子」的臺語發音。在日本,沒有植物或甜點之分,通稱為「愛玉子」。不過,在臺灣是以不同稱呼來區別,植物稱「愛玉子」,食物則是「愛玉」。本文的焦點是作為甜點的愛玉,所以統一使用「愛玉」來稱呼。

口感清爽的愛玉
口感清爽的愛玉

下一頁: 臺灣原生種的野生愛玉

關鍵詞

NHK 臺灣 點心 晨間劇 日本統治時期 牧野富太郎 愛玉子 愛玉

一青妙HITOTO Tae簡介與署名文章

隨筆作家、女演員、牙醫。生於東京。父親是臺灣人,母親是日本人。幼年時期在臺灣度過,11歲起在日本生活。著書有《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2013年)、《我的箱子》(2012年)、《我的臺南》(2015年,三書均由聯經出版)。《我的臺南・東海岸》(2016年,新潮社)、《臺南》(2016年,新潮社)、《環島》(2017年,東洋經濟新報社)。擔任台南市親善大使、石川縣中能登町観光大使。以『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為原作改編成同名台日合作電影上映,在2019年3月時、以『我的箱子』為原作改編的舞台劇在台灣上演、本人也參與演出。還隨時通過部落格X(舊稱推特)發布訊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