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懷舊之旅開啟臺灣觀光的新契機──鐵道文化設施和藍皮解憂號

社會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臺灣香港

一青妙 [作者簡介]

在臺灣,有關「鐵道」的修復計畫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將近代化的遺產等透過改建、整修,用作現代商業或觀光用途,而臺灣被公認為在亞洲裡是屈指可數的古蹟修復「先進國家」之一。其中,近年圍繞「鐵道」的近代化遺產活用,成為後疫情時代振興觀光的重要關鍵。

重振臺灣活力的古蹟修復

漫長的疫情邊境管制終於迎來正常化的曙光,從去年底到今年,我有著多次訪問臺灣的機會。然而,走在街頭,卻發現經常光顧的商店停止營業了,或者是夜市裡外帶人潮變多了,與疫情爆發前相比,能夠明顯感受到這些變化。

即使如此,臺灣整體的活力並未因此喪失,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透過把古老建築物改建、整修成現代風格再予以活用的古蹟修復計畫,成功轉型成觀光景點和商店、餐廳等如雨後春筍般增加,蔚為一股風潮,支撐著臺灣各地的熱鬧和活力。

2020年11月改裝後的高雄前西本願寺門主・大谷光瑞別墅「逍遙園」
2020年11月改裝後的高雄前西本願寺門主・大谷光瑞別墅「逍遙園」

在近代化產業的遺產中,有一些甚至是被茂密叢生的雜草包圍的廢墟,讓附近居民避而遠之,被認為沒有利用價值的建築物。透過讓這些老屋活化重生,轉型為符合當代使用的設施,正是古蹟修復的重中之重。

如果由國家主導,很容易傾向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以半途而廢告終。相反地,全權交由民間主導的話,卻可能面臨過於太商業化的風險,被破壞殆盡。透過官民一體的合作方式,能兼顧保存與活用的兩大支柱,這是臺灣在古蹟修復方面的優勢。

鐵道修復計畫的最前線・屏東

台北的話,分別有由製酒工廠和製菸工廠改建而成的華山1914文創園區和松山文創園區。此外,台中的宮原眼科、台南的林百貨等,已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吸引臺灣年輕人造訪,也適合與家人同遊,甚至受到外國人歡迎,不管何時來都很熱鬧。

台南相當具代表性的歷史設施「林百貨」
台南相當具代表性的歷史設施「林百貨」

過去曾經是菸草工場・松山園區內蒸氣室在經由改裝後變成咖啡店
過去曾經是菸草工場・松山園區內蒸氣室在經由改裝後變成咖啡店

其中,近年以嶄新風格最為受到矚目的,是臺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展開的有關鐵道的修復計畫。

去年底,因工作機緣拜訪了屏東。因為只有1天的空檔,所以我搭乘連結屏東和台東、全長98Km的「南迴線」。

臺灣最早鋪設鐵路是在清朝時代,但直到進入日治時代才開始全面建設鐵道系統。完成連結西側的基隆到高雄的縱貫鐵路,並興建完備的糖業鐵路和森林鐵路,推動近代化的發展。原本計畫裡也有繞臺灣一圈的「環島鐵路」,但因資金不足以及貫通中央山脈的工程過於艱難等因素,尚未完成就迎來了二戰結束。二戰後過了近半個世紀之久,直到1991年才終於開通南迴線——連結屏東縣枋寮站到台東縣台東站,2020年環島鐵路幹線皆全面電氣化,可以搭乘列車繞臺灣一圈。隔年起,一度退休的柴油客車,以觀光列車之姿重出江湖,往來行駛於南迴線上。

從屏東往台東行駛的南迴線鐵路
從屏東往台東行駛的南迴線鐵路

到站後,為了聽隨車導覽人員解說而拿起耳機,還有紀念車票和限定口罩,找到指定的車廂和位子坐下,剛好遇到年底的連續假期,幾乎是座無虛席,相當熱鬧。

一邊搭乘享受迎面微風的南迴線
一邊搭乘享受迎面微風的南迴線

紀念搭乘車票與可以聽導覽的耳機組合
紀念搭乘車票與可以聽導覽的耳機組合

下一頁: 半世紀前的日本製車輛

關鍵詞

文化 鐵路 台灣 歷史 臺灣 鐵道 屏東

一青妙HITOTO Tae簡介與署名文章

隨筆作家、女演員、牙醫。生於東京。父親是臺灣人,母親是日本人。幼年時期在臺灣度過,11歲起在日本生活。著書有《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2013年)、《我的箱子》(2012年)、《我的臺南》(2015年,三書均由聯經出版)。《我的臺南・東海岸》(2016年,新潮社)、《臺南》(2016年,新潮社)、《環島》(2017年,東洋經濟新報社)。擔任台南市親善大使、石川縣中能登町観光大使。以『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為原作改編成同名台日合作電影上映,在2019年3月時、以『我的箱子』為原作改編的舞台劇在台灣上演、本人也參與演出。還隨時通過部落格X(舊稱推特)發布訊息。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