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3的WBC「臺日熱戰」:10年後兩地棒球進化的光與影

運動

2013年3月8日,日本與臺灣的棒球代表隊在東京巨蛋舉行WBC第二輪的賽事中,上演史無前例經典的「熱戰」。而在WBC十年後的2023年,本文透過訪問王建民與周思齊兩位選手,回顧當年的賽事外,也探討十年間,日本與臺灣的棒球走向各自產生何種變化。

日本強投如林攻勢強

而其中日本的運動科學,十年內又有大幅進步。包括本屆日本隊巨投大谷翔平,就是在美國強大的運動科學輔助下進化成完美的「二刀流」,還有羅德隊的佐佐木朗希等,都是在運動科學輔助下,高中就能投到160公里。還有國內聯賽最強的山本由伸跟大聯盟資深巨頭達比修有,強投陣容令人印象深刻。

打者方面,日本的外野先發以大聯盟球員為主,但大聯盟新生吉田正尚,及首次加入的美日混血球員努托巴來日本會合時間較晚,能否適時融入團隊將是關鍵。內野陣容則是匯集國內聯賽兩聯盟的全壘打王村上宗隆跟山川穗高,勢必能發揮關鍵一擊作用。

王建民説:「臺灣設備沒有像日本齊全,所以在訓練上隨時影像還是比較少。投手最好的訓練是每一球都有數據,這球投出去感覺是什麼,瞬間才會增進記憶。臺灣的設備都還是投完一個系列後才能去看全部影片,看到時才知道要改進哪邊,但可能下次(投球記憶)又模糊了。」

周思齊則點出日本的強項「學習」,他說「日本學習美國最新科技,運用民間系統大量引進到日本。他們很會學習,留下資訊後,採集。再透過自我解讀內化,他們一直都在做,也很大量做,但我們仍很少,訊息量不夠,採集量有限。」

中信兄弟老將周思齊點出,日本學習能力優異,臺灣除了加強運動科學外,也該找出自己在國際賽事的定位。(筆者攝影)
中信兄弟老將周思齊點出,日本學習能力優異,臺灣除了加強運動科學外,也該找出自己在國際賽事的定位。(筆者攝影)

下一頁: 臺灣棒球「如何定位」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職業棒球 棒球 WBC 經典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