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戰爭,更重視「兩岸交流」的商機——前線島嶼金門・馬祖背後的盤算

政治外交

廣橋賢藏 [作者簡介]

每當美國和臺灣關係越趨緊密並增強軍備時,中國便在臺灣近海展開軍事演習,進行威嚇活動,臺海戰爭的危機似乎隨時一觸即發。位居臺海最前線的金門及馬祖列島的居民,是如何看待這般緊張的國際局勢?筆者實際走訪當地,進行採訪。

筆者分別於2022年12月造訪金門,以及今年1月造訪馬祖列島的南竿・北竿兩島。

萬一中國攻打臺灣,金門負責防衛來自福建省廈門和泉州外海,馬祖則是負責防衛來自福州外海的攻擊,金馬地區長久以來被視為軍事重地。自1950年代以後,對於仍不放棄反攻大陸的蔣介石而言,是說什麼也要堅持守住的堡壘。

1949年,當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撤退來臺,面對人民解放軍步步逼近,在上海外海的舟山群島、浙江省寧波外海、臺州近海的島嶼上都派軍駐守,不過到了50年代已紛紛撤退,只剩下金門和馬祖,鎮守直至今日。

現今,金門人口數為13萬人,而馬祖包含南竿在內主要5座島有1萬4000人,軍民同島生活。

若仔細觀察街上的景象,已與過去劍拔弩張的時代不同,駐守軍隊沒那麼嚴謹,戒備較為鬆散,並且島上居民的表情也很從容,感受不到戰鬥意志。臺灣本島民眾似乎也對緊張的臺海局勢無感。社會氛圍這般地和平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明明處在無法隔岸觀火的情況,何以如此冷靜?心中湧起了這樣的疑問。

眺望金門大橋另一端繁榮的中國

3個月前,連結金門島和小金門(烈嶼島)的「金門大橋」正式通車,全長5公里。而4年前福建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也正式啟用。在準備迎接中國遊客之際,同時可觀察到居民由衷期待兩岸船舶恢復通航,顯現出金門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及密不可分的關係。

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

金門觀光的看點之一是從海岸線眺望「繁榮的中國」。到訪小金門,映入眼簾的是廈門的高樓林立,那彷彿是為了向臺灣炫耀所建。渡橋後,明顯可感受到中國經濟成長的勢頭強勁反映在這片土地上。

「大約是50年前,還是在槍林彈雨的(國共對立)戰爭體制下,高聳建築物會成為標的物,因此兩岸都不會蓋高樓,但約莫2000年開始,大量的高樓在短時間內林立。30年前的廈門,不像現在如此發展」。利用過去共產黨投射到金門的砲彈打造菜刀,並經營製刀工廠的吳增棟如此說道。

兩岸經濟發展的差距明顯,島民都承認對岸中國的經濟實力。

下一頁: 金門的命脈需仰賴中國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日本 臺灣 金門島 蔣介石 白團 防衛 軍隊 馬祖 臺灣有事

廣橋賢藏HIROHASHI Kenzō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文字工作者,以編輯身分活躍。近作有《臺灣秘湯的迷走之旅》(合著、雙葉文庫)等書。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