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細道~屏東恆春半島~見證帝國野心的生起與幻滅(上篇)

社會 文化 國際 歷史 臺灣香港

栖來光 [作者簡介]

道可道,非常道──漫遊古道,發思古之幽情,遙想古今無數人生。一條道路,如何接納光陰這個百代過客所帶來的無數經驗,而其中的歷史記憶,又如何受到保存,遺留至今?臺灣細道系列的遊記連載分為上下兩篇,帶您走訪大大牽動近代東亞歷史的屏東縣恆春半島。

化身成時裝伸展台的恆春古城

在恆春古城牆上走秀的模特兒(半島歌謡祭・提供)
在恆春古城牆上走秀的模特兒(半島歌謡祭・提供)

模特兒身穿宛如熱帶鳥魚類般色彩鮮豔的服裝,在古色古香的城牆上頭翩然交錯。台上的走秀服裝和投影在腳下一整面城牆的印花圖騰,呈現出恆春的海洋和島嶼特色,展開一場夢幻般的視覺饗宴。

模特兒身穿的服裝,是由華裔設計師Daniel Wong(黃偉豪)親自設計。生於加拿大的他,在成長過程中吸收歐洲和香港等多元文化,曾經擔任過Alexander McQueen、Versace的印花設計師而為人所知,近年將臺灣作為創作據點之一,相當活躍。

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華裔設計師Daniel Wong。(半島歌謡祭・提供)
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華裔設計師Daniel Wong。(半島歌謡祭・提供)

屏東縣恆春鎮每年會舉辦一次「半島歌謠祭」,在這次的時裝秀中也有在地年輕人作為素人模特兒參加走秀,或許是眾多親朋好友前來捧場,當特定的模特兒一出現,城牆下就傳來陣陣的歡呼聲。在小雨中環視擠滿人潮的會場,一排排觀眾們的五官顯示出這片土地的多樣性,宛若民族大熔爐。

沉醉在2022年「半島歌謠祭」的觀眾(半島歌謡祭・提供)沉醉在2022年「半島歌謠祭」的觀眾(半島歌謡祭・提供)

展現風土特色的民謠

臺灣最南部的恆春半島有排灣族、阿美族、魯凱族、平埔馬卡道族與平浦西拉雅族等原住民族居住,舊稱瑯嶠(Ljungkiaw),在排灣族語是「蘭花」之意。瑯嶠自17世紀開始一部分受到荷蘭人統治,福佬和客家等漢人移民從中國大陸遷入,1895年以後受到日本統治等,這樣的歷史背景,形成多元族群與多采多姿的文化交錯的風土特色。

最具象徵性莫過於恆春「民謠」了,從前漢人在瑯嶠地區的開墾生活艱辛,他們利用嚴苛勞動的空檔,就一手抱著月琴,唱出思鄉旋律。

早期的漢人移民大部分是單身男性,多是娶原住民女性為妻。恆春半島的傳統民謠可粗略分為恆春和滿州兩大民謠,還可以下分更多系統。不管是哪一個,都是以福佬民謠或客家山歌為基礎,反映出與瑯嶠地區原住民部落的傳統歌謠交流下,發展出富有特色的各種曲調。

「月琴」是恆春民謠裡不可或缺的樂器「月琴」是恆春民謠裡不可或缺的樂器

下一頁: 在歌謠祭中重生的恆春民謠

關鍵詞

文化 台灣 歷史 臺灣 屏東 栖來光

栖來光SUMIKI Hikar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