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巖事件和平井數馬——17歲少年與臺灣的教育聖地

歷史 文化 教育

片倉佳史 [作者簡介]

臺北市郊外的芝山公園,位於被濃密綠意覆蓋的山丘上,以展望佳聞名。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為止,這裡被稱為「芝山巖」,亦被視為臺灣的教育聖地。1896(明治29)年元旦,有6位日本人學務部員在此地遭到武裝集團襲擊而遇害。其中包含了一位胸懷壯志、從九州熊本來到新領土臺灣的17歲日本少年。

發送給前往臺灣的日本人的冊子

平井數馬參與編寫的書籍眾多,但是其中尤以《軍隊憲兵用臺灣語》和《臺灣語》這兩本特別饒富趣味。前者的封面寫著「明治二十八年九月上旬」、「微笑生 平井」;而後者是寫著「通譯官平井數馬編纂」,內有平井幸三郎撰寫的文字。筆者是透過愛知教育大學的中田敏夫教授的論考得知這兩本書的存在。後者是由親兄平井幸三郎編纂的會話手冊,被認為是為了記念亡弟而編成的。

當芝山巖事件被報導之後,日本國內對於六士先生的殉職出現了一片哀悼聲浪,同時也吸引了許多日本少年想要繼承遺志,而紛紛自願前往臺灣,熊本縣也不例外。決定出發到臺灣的人,就會收到這本平井編纂的冊子。

熊本縣與臺灣的關係緊密,直到二戰結束為止,有不少縣民住在臺灣,雖然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但有一說是從熊本到臺灣從事教育相關工作的人就多達2000人,尤其是在初等教育機關任教的人居多。戰後,從臺灣回到日本的引揚者人數,與鹿兒島縣或福岡縣並列,熊本縣出身的人數也相當可觀。照理說,應該有不少人都拿過這本冊子。

平井數馬留下的會話手冊封面。發送給當時欲前往臺灣的日本人。上面可看到胞兄幸三郎的名字(平井幸佑提供)
平井數馬留下的會話手冊封面。發送給當時欲前往臺灣的日本人。上面可看到胞兄幸三郎的名字(平井幸祐先生提供)

少年遺志在熊本被傳承下來

現在,熊本市的小峯墓地內有平井家的家族墓,那裡蓋了平井數馬彰顯碑,是由從臺灣引揚歸國的熊本縣出身者所建。2009年9月8日,故前總統李登輝也到訪過此地。

平井數馬英年早逝,相關的文獻或史料也不多,很難拼湊出其全貌。但是,胞兄幸三郎在臺灣中部的北斗經營廣大農場,子孫滿堂,生活和樂。據說當時的農場規模之大,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的二林線鎮平車站幾乎成為平井農場的專用車站。

2016年,筆者在福岡市的平井幸祐先生的帶路下,拜訪了幸三郎的孫子,平井幸治的住家。在他出示二戰前的照片或是史料的過程中,發現起居室設有莊嚴氣派的祭壇,相當有存在感。現在也成立了平井數馬先生彰顯會(白濱裕任會長),在2020年2月1日舉辦了逝世125週年的墓前祭。有關平井數馬的生涯,今後也將持續進行調査和研究。

胸懷壯志前往臺灣的17歲少年,在過了一個世紀的時空,現在也默默地連繫著熊本與臺灣之間的情誼。

平井幸治是胞兄平井幸三郎的孫子。右側可看到祭祀數馬的祭壇,手上拿著幸三郎在臺灣中部的台中州北斗街的宅邸上梁記牌。
平井幸治是胞兄平井幸三郎的孫子。右側可看到祭祀數馬的祭壇,手上拿著幸三郎在臺灣中部的台中州北斗街的宅邸上梁記牌。

參考資料・參考文獻

  • 中田敏夫《故折井栄治氏蔵台湾統治初期言語資料「軍隊憲兵用台湾語」「台湾語」資料並びに解説》
  • 篠原正巳《芝山巖事件の真相》(和鳴会編;2001年)
  • 柯德三《母国は日本、祖国は台湾―或る日本語族台湾人の告白》(桜の花出版;2005年)

圖片除了一部分,由筆者攝影、提供。

標題圖片:平井數馬之墓就位在熊本市中央區的小峯墓地(立田山墓地)。現在由顯彰會舉辦慰靈祭等活動。

關鍵詞

臺灣 臺北 日本統治時期 熊本 六氏先生 平井數馬

片倉佳史KATAKURA Yoshif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1969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就讀早稻田大學教育系時第一次到臺灣旅行。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福武書店(現在的倍樂生Benesse)。1997年開始正式在臺灣生活。從此,圍繞臺灣文化以及臺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行寫作、攝影。創作內容涉及地理、歷史、語言、交通、溫泉、時尚等多個領域,特別對日治時期的遺跡和鐵路有很深的造詣。主要著作有《臺灣日治時代遺跡》、《臺灣土地・日本表情》、《臺灣風景印-台湾・駅スタンプと風景印の旅》(玉山社)等。網站:臺灣特搜百貨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