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編纂日本首部臺語辭典的小川尚義

歷史 語言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福建省南部的「閩南語」在臺灣通行,現在稱為「臺語」,臺灣民眾在日常會話經常使用,生生不息,至今通用。關於臺語,有一位日本人曾經念念不忘要完成首部臺語辭典。本文為長期連載專欄「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的最終回。

成為頂尖人物,擔任臺北帝國大學教授

『日臺大辭典』發行後不久,便發生庫存不足的狀況。隔年1908年增刷,以1圓50錢的價格販賣。由於份量實在太過厚重,僅取「日臺大辭典」的辭典部分,製作成千餘頁『日臺小辭典』,由大日本圖書出版,販賣價格為1圓20錢。小川成為臺語研究的頂尖人物,擔任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教授,兼任臺北高等商業學校的校長。

臺北帝國大學建校後,小川於1930年就任文政學部教授。關心的對象不僅限於臺語,小川也對原住民族的語言抱有興趣,由於曾前往當地並進行田野調查,其後以臺灣總督府編纂的名義,出版了蒐集臺灣南部排灣族語言的『排灣語集』,『泰雅語集』與『臺日大辭典』的上卷亦付梓出版。

1933年,『阿美語集』與『臺日大辭典』下卷也由臺灣總督府出版,小川持續進行研究活動,著述不倦。1935年完成了『臺灣高砂族原語傳說集』,此書可說是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由臺北帝國大學語言學研究室編輯的名義出版問世。此論著獲得高度評價,隔年榮獲學士院恩賜賞。

回到故鄉松山之後,在享受喜愛的下掛保生流(譯註:日本能樂的一個流派)歌謠之外,仍然抽空持續寫作。1938年以臺灣總督府編纂的名義出版『新訂日臺大辭典』上卷。1947年11月20日,小川結束了78歲的生涯。

小川所留下了兩部『日臺大辭典』與『臺日大辭典』,不僅作為臺語研究的聖經,備受重視,在理解臺灣的文化與習俗上,亦有著莫大的影響。小川正是奠定了臺灣語言學基礎的日本人。

小川尚義,學士院恩賜賞得獎紀念照(愛媛人物博物館提供)
小川尚義,學士院恩賜賞得獎紀念照(愛媛人物博物館提供)

寫在連載完結之際

從開始撰寫「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專欄起,不知不覺已經過了5年。這段期間連載撰寫的人物多達24名。若重新回顧內容,非常驚訝如此多的優秀日本人曾參與臺灣的近代化,留下了一番豐功偉業。雖然知道尚有許多日本人,盡心盡力於臺灣的近代化,但在此欲將專欄告一段落。向閱讀本系列的讀者們表示感謝,謝謝您。

參考文獻

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言語文化研究所編,『小川尚義・淺井惠倫 臺灣資料研究』(2005)

標題圖片:PIXTA

關鍵詞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臺語 辭典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