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編纂日本首部臺語辭典的小川尚義

歷史 語言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福建省南部的「閩南語」在臺灣通行,現在稱為「臺語」,臺灣民眾在日常會話經常使用,生生不息,至今通用。關於臺語,有一位日本人曾經念念不忘要完成首部臺語辭典。本文為長期連載專欄「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的最終回。

正岡子規贈送的一首餞行的俳句

小川生於1869年,出生地位於現在的愛媛縣松山市勝山町。他是士族丹下尚逸與妻子Mura(ムラ)所生下的三男,3年後過繼給小川武一為養子。1878年進入松山中學就讀,當時就讀這個學校的還有小川母親那邊的親戚秋山真之──日後成為帝國海軍的知名參謀,以及下一屆的學弟勝田主計──日後曾任大藏大臣(譯註:相當於臺灣的財政部長)。

小川從松山中學畢業後,便進入第一高等中學校(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就讀。當時,年長2歲的夏目漱石與正岡子規亦在該校就讀,從那時起,小川便與正岡子規熟識。雖然由於腳氣病曾一度休學,但之後升入本科的文科;1893年9月,進入帝國大學文科大學的博言學科就讀。 為現代日語語言學奠定基礎的上田萬年教授任職於該學科,於是小川便接受了上田教授的教誨與薰陶。學生時代信仰基督教的同時,亦為天皇崇拜者。小川發揮語言天賦,德語、英語、希臘語和拉丁語都極為拿手,用來閱讀聖經,或是翻譯牧師的宣教內容,當作打工以賺取學費。或許是經過謠曲(譯註:日本古典戲曲能樂的臺詞腳本)的訓練,聽力極好,發音 漂亮。特別是英語發音的程度優異,連外國人也不禁讚賞。

3年間的大學生活結束後,小川便前往臺灣總督府就職。臺灣總督府委託上田萬年教授推薦人才,派遣至臺灣製作臺語辭典,小川因而獲得推薦,決定前往臺灣。

小川想到自己若前往臺灣赴任,便見不到正岡子規,因此返回家鄉之前,先去拜訪子規。子規非常高興,做了一首俳句為小川餞行:「十年汗水於道後熱水一浴而清」。1953年,四國舉辦國民體育大會,作為道後溫泉本館的系列溫泉「道後溫泉椿之湯」亦在同年開設,該溫泉將俳句裡的「道後熱水」改為「道後溫泉」,刻在浴池裡用來加熱泉水的湯釜之上。

小川尚義,結婚35週年紀念照片(愛媛人物博物館提供)
小川尚義,結婚35週年紀念照片(愛媛人物博物館提供)

下一頁: 小川的臺語辭典獲得讚賞

關鍵詞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臺語 辭典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