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垣島的新與舊台灣文化:電動車,顯頌碑與土地公信仰

社會 文化 生活 歷史 臺灣香港

新冠疫情發生後,許多人因為工作的現實面難以返鄉。在日本工作超過14年的姚宣宏,人生頭一次相隔2年半左右沒有回台灣,每一天都在盼望著是否有任何方式能夠一解鄉愁。於是乎,造訪離台灣最近的離島,成為最好的方式了。

讓台灣人「類返鄉」的八重山

疫情之前,常因為私人旅行或工作的需求,時常往來於日本跟台灣之間,甚至有時候是東京台北一日生活圈。因為交錯接受著來自日本跟台灣的鄉土風情,心理上感覺兩地的距離其實很近。

因為疫情的關係,一轉眼,已經超過2年半沒有回台灣,回台突然變成一件非常困難跟奢侈的事情。趁著日本疫情逐漸穩定之際,筆者毅然決定造訪沖繩的離島。心中盤算著:「雖然沒有辦法回台灣,那總可以到離台灣很近的日本領土,享受『類返鄉』的感覺吧?」

當「類返鄉」這個念頭浮現的瞬間,石垣島立刻從我腦海中飛奔而出,買好機票訂好住宿,一轉眼,我已經在前往石垣島的飛機上了。

當飛機降落在新石垣空港,踏出機門的那一刻,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熟悉的悶熱感,粘年的海風吹拂在身上的觸覺,還有躲藏在潮濕空氣裡的熟悉味道。一切的感觸都在提醒著我:故鄉台灣,就在不遠處。

石垣島海邊的海風與濕度,跟台灣的感覺幾乎一樣。
石垣島海邊的海風與濕度,跟台灣的感覺幾乎一樣。

而八重山群島,一個日本離島中最偏南的離島群,因受地理位置影響,有著跟日本本島,以及沖繩本島完全不一樣的歷史足跡。

放鬆心情,漫步在石垣島。發現島上的鳳梨田,還有鄰近竹富島或由布島的水牛,確實讓人有種回到台灣的錯覺。嚴格上來說,這些水牛真的是我們的「台灣」前輩們。日治時期,石垣島與台灣的交流其實比現在更頻繁,當時是日本領土的台灣,當然有來自台灣的農民們,到石垣島開墾新天地,所以鳳梨的種植技術,耕作用的水牛,都是當時從台灣一起被帶過來石垣島的。

直到現在,在石垣島的名藏水庫旁,也樹立著一座「台灣農業者入植顯頌碑」,記念著當時來開墾石垣島農業的那群台灣移民先鋒。

下一頁: 騎上思鄉的台灣Go Share

關鍵詞

文化 沖繩縣 台灣 歷史 臺灣 石垣 鳳梨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