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雨」——領先時代的臺語歌謠之父・鄧雨賢

歷史 文化

馬場克樹 [作者簡介]

1930年代,日本統治時代下的臺灣,臺語歌謠突然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當時的中心人物是臺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專屬的作曲家──鄧雨賢(1906-1944年)。他的代表作《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4首歌曲,又被合稱為「四月望雨」,是取歌名的第一個字組合而成的。即使受到時代的擺弄,在臺灣以鄧麗君為首,多到不可勝數的歌手都曾翻唱過他的作品,即使過了90年的歲月,至今依然被民眾傳唱著。本文介紹鄧雨賢如何經歷了臺語歌謠的黎明期及其歌曲的坎坷命運。

至今仍受大眾喜愛的《望春風》

在臺灣,有一首幾乎是家家戶戶耳熟能詳的名曲,又被稱為「地下國歌」,那就是《望春風》。這首歌曲的作詞人是李臨秋,作曲人為鄧雨賢。在日本統治下的1933年,由純純(本名:劉清香)主唱,大受歡迎。2000年,由台北市政府與大型報社聯合報共同主辦的《歌謠百年台灣》活動中,有22萬名市民參與投票,獲得壓倒性支持,被選為「最受歡迎老歌」項目的第1名,可說是臺灣民眾的「心靈之歌」。筆者認為《望春風》的地位,若以日本的歌曲來說,與「文部省唱歌」 (譯者註)的《故鄉》(作詞:高野辰之;作曲:岡野貞一;1914年)相近吧。

那麼,接下來介紹《望春風》的歌詞。由於坊間傳唱的版本有部分的歌詞被改編過,以下是李臨秋的最早原版歌詞。

獨夜無伴守燈下  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未出嫁  見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  誰家人子弟
想要問伊驚歹勢  心內彈琵琶

想要郎君作尪婿  意愛在心裡
待何時君來採  青春花當開
忽聽外口有人來  開門該看覓
月老笑阮憨大呆  被風騙不知

在那個自由戀愛還不普遍的時代,完美地詮釋出煩悶的少女情懷,不禁讓人對李臨秋的才華讚嘆不已。面對用臺語創作出新時代的新歌曲,當時民眾是帶著衝擊和喝采來迎接此作品。

下一頁: 被時代擺弄的臺語歌謠之父

關鍵詞

臺灣 歌曲 日本統治時期 臺語

馬場克樹BABA Masaki簡介與署名文章

創作型歌手、演員、文字工作者。出生於日本仙臺市。2007年起任財團法人交流協會(現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文化室主任3年半,返日投入震災復興志工1年半。2012年移居臺灣,組成臺日創作樂團「八得力(Battery)」於臺灣各地演出,創作電影、電玩主題曲,廣告音樂等。著作有《約定之地—24位在台灣扎根的日本人》(2021年,時報出版)。另外,身為演員,在不少臺灣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廣告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22年7月起任中央廣播電台的節目《非常台灣》的主播。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