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人魚傳說和江戶時代的「人魚木乃伊」熱潮
社會 文化 歷史-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古文獻中的人魚
日本關於人魚出現的文字記載,從飛鳥時代到江戶時代中期,以日本海沿岸地區為中心,從青森縣到大分縣,遍佈全國。一般認為最早的記載是《日本書紀》中推古天皇27年(619年)發生的人魚現世事件,但尚未使用「人魚」一詞。書中記述了有人在近江國(滋賀縣)的蒲生川看到「其貌似人」的生物,以及攝津(兵庫縣和大阪的部分地區)堀江有「非人非魚」的生物撞到了漁民網裡。明治時代,博物學者南方熊楠推測人們看到的大概是「山椒魚」。
「人魚」一詞首次出現在日本最早的漢和辭典《和名類聚抄》(937年)中。以中國古代地理書《山海經》為參考,將其描述為「魚身人臉」,叫聲似幼童。在《山海經》中,人魚是貌似山椒魚的四足魚,書中還介紹了一種名為「氐人」的人面魚身的生物。
鐮倉時代的民間傳說集《古今著聞集》(1254年)對人魚的形態進行了相當詳細的描述。平安末期,漁民在伊勢國(三重縣)別保海上捕獲了3條大魚。頭酷似人,但嘴突牙細,臉像猴子,有人靠近後會大叫流淚。全村漁民分食了其中的一條魚後大贊「味道鮮美」。書裡寫道:「所謂人魚,蓋類此物也」(所謂人魚,就是這樣的東西吧)。
此外,據鐮倉幕府編纂的史書《吾妻鏡》記載,1247年,津輕(青森縣)海上漂來「像死人一樣的大魚」。那一年,動搖鐮倉幕府統治根基的「寶治合戰」爆發。後來的《北條五代記》中將這條「大魚」視為人魚,還記錄了其他10多起人魚現世的事件,認為與重大事件的發生有關。
1999年秋田縣洲崎遺址出土了木簡,上面畫有僧侶和貌似人魚的生物。一般認為這是13世紀後半葉的文物,木簡上還寫有古文字,意為「雖然很可憐,但還是殺掉吧」。由此可見,在戰火紛飛的中世,人們將人魚的出現視為凶兆,木簡上描繪的則是僧侶進行消災供養的場景。
博物學和故事中的人魚形象
進入江戶時代後,中國研究草藥的「草本學」和通過荷蘭傳入日本的西方科技文化「蘭學」相融合,於是有人從博物學的角度對人魚進行介紹。
貝原益軒的《大和本草》一書(1709年)提到了中國明代的《本草綱目》,書中記錄了人魚骨有「可止便血」等醫學功效。此外,日本首部圖說百科全書《和漢三才圖會》(1713年)將其與鯛魚、鯡魚等48種魚一起進行分類,還解釋稱,荷蘭人將人魚骨用作解毒藥。同時還描繪了現在司空見慣的人魚形象——上半身是女性,下半身是魚。
大槻玄澤在《六物新志》(1786年)中引用了中國和日本的文獻,以及法國著名外科醫生安布魯瓦茲・帕雷的《外科學教程》、波蘭籍博物學者約翰納斯・鐘斯頓所著《動物圖譜》等西方文獻,對人魚的外貌和藥效進行了驗證。他以這些東西方資料為依據,論述了「人魚是真實存在的」。
江戶後期的國學家平田篤胤似乎也相信人魚的存在和藥效,他在1842年的書簡中寫到自己得到「人魚骨」後,與好友幾人同擇吉日,削骨泡水飲用,共求長生不老。
另一方面,作家和畫師都描繪過人魚美女。井原西鶴的小說《武道傳來記》(1687年)中有一篇名為《奪命人魚海》,寫到1247年津輕海上出現了人魚。跟《吾妻鏡》中貌似人魚的魚是同一年出現的,容貌似乎是美女,頭上長有雞冠。身上散發芳香,聲音類似雲雀啼鳴。當時還沒有如此詳細記述人魚形象的文獻,或許只是西鶴想像力的產物。
江戶後期的浮世繪師歌川廣重(第二代)和歌川豐國(第三代)的《觀音靈驗記》中就有上半身穿著衣服、浮在空中的美女。畫的是聖德太子為弘揚佛法而來到近江國,遇見了一個自稱前世是人類的人魚向他求助,請求幫她成佛的故事。琵琶湖周邊地區至今還流傳著和《日本書紀》中近江國人魚現身有關的傳說。
「八百比丘尼」和「神社姬」
日本流傳最廣的人魚傳說是「八百比丘尼」的故事。也有研究表明,該傳說以福井縣的若狹(現在的小濱市)為中心,流傳到28個都縣,版本多達166個(高橋晴美《八百比丘尼傳說研究》/1982年)。雖然版本眾多,但基本還是女兒吃了父親帶回的人魚肉後永葆青春,活了800歲的故事(各地版本不同,有活了千歲的傳說)。還有版本講述的是遊歷諸國的故事,如岡山縣流傳的「千年比丘尼」傳說。
「岡山並沒有目擊人魚的記錄,但縣內卻流傳著好幾個比丘尼的傳說。」岡山民俗學會理事木下浩說,「比如傳說吃了人魚肉後長生不老的女兒去雲遊諸國時說:『這根手杖生根之時便回。』將握著的手杖插進地裡便離開了。這根手杖後來生了根,長成了參天大樹。」傳說中,後來有一位從岡山去若狹的年輕遊子偶遇比丘尼。比丘尼思念故鄉,懷念起了近千年前的往事。
「時代和情況不同,人們賦予人魚的意義和角色也不盡相同。中世,人們常將人魚現身視為凶兆,但有時也認為是吉兆。在天花和麻疹等傳染病流行的江戶時代,作為先於『海彥』(Amabiko)或『尼彥』(Amabie)出現的『預言獸』,『神社姬』出現在日本的傳說中。」
神社姬是文政2年(1819年)出現在肥前國(佐賀縣、長崎縣)海灘的龍宮使者。她告訴人們,人間會有7年的豐年,但之後會流行一種叫做「霍亂」的疾病,你們將我的形象畫下來,看著畫像就不會得病了。神社姬有著美女的面容,龍的軀體,頭上長著兩隻角,尾部如3把利劍。後來她也被歸類到「人魚」當中。
日本曾是人魚木乃伊出口國?
江戶時代,畸形秀表演中就有「人魚木乃伊」登場,人們認為看到實物和畫像便能健康長壽,很是吉利,所以人魚木乃伊大受歡迎。其中部分木乃伊最終被供奉到了寺院或神社裡。
「大概是江戶時代到明治初期製作的。一部分在畸形秀小屋裡展示,一部分遠渡重洋去了歐洲,總之需求量很大。毋庸置疑,以前肯定有過製作木乃伊的技藝高超的工藝師。」(木下)
荷蘭萊登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收藏的人魚木乃伊,是19世紀10年代到20年代長崎出島的荷蘭商館員工從日本帶回國的。1842年,美國馬戲團經紀人巴納姆展出斐濟人魚木乃伊,廣獲好評。普遍認為,這具木乃伊也是日本製作的。這類木乃伊大多上半身是猴子,下半身則巧妙地拼接了鮭魚等魚身。馬休·佩里在《日本遠征記》中,舉例闡述日本人的科學知識和獨創性時,提及了人魚木乃伊的製作。
如今,日本各地的寺院和神社都保留著人魚木乃伊,人們認為參觀後能除厄辟邪、健康長壽、祛病消災、平安分娩,帶來各種福報。也有木乃伊不對外公開,因此全國共有多少木乃伊尚不清楚。
和歌山縣橋本市的學文路苅萱堂坐落在高野山山腳下,這裡的木乃伊遠近聞名,是該縣的有形民俗文化遺產。體長約60公分,表情和姿態讓人不禁想起孟克的《呐喊》。其來歷可以追溯到《日本書紀》中記錄的近江國蒲生川的人魚。此外,滋賀縣東近江市願成寺也秘藏著《日本書紀》中記載的「孟克型」木乃伊。
此外,新潟縣柏崎市的妙知寺、靜岡縣富士宮市的天照教社也保存著「孟克型」木乃伊,後者據說是身長170公分的大型木乃伊。而大阪市瑞龍寺收藏著一具手臂伸開、有著一頭長髮的木乃伊,香川縣金比羅宮收藏的木乃伊則呈匍匐抬頭的姿勢。
「人魚乾」正在分析中
現在,岡山縣倉敷藝術科學大學正在對縣內淺口市圓珠院秘藏的人魚木乃伊進行分析研究。1935年,岡山縣出身的博物學家佐藤清明(1905-1998年)發行了日本首部妖怪辭典,木下在查閱清明收藏的資料時,發現了他拍攝的這座寺院木乃伊的負片,產生了興趣。於是經倉敷市立自然史博物館介紹,委託大學進行調查,並組建了研究小組。
「請圓珠院向我們展示的木乃伊是所謂的『孟克型』,長約30公分。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比以前見過的木乃伊都要小一些。」
裝木乃伊的箱子裡放有一張寫著「人魚乾物」的單子。「根據這張單子的記載,人魚是元文年間(1736-1741年)德川吉宗的時代在土佐海上捕獲的。因為外形奇怪,所以做成乾貨帶到了大阪。廣島縣福山的小島家買下後當成了傳家寶。後來是怎麼輾轉來到圓珠院的,就不清楚了。」
根據4月公佈的研究中期報告,木乃伊有頭髮、眉毛、耳朵,臂有五指,指甲扁平,這些都讓人想到靈長類,但另一方面,牙齒又讓人聯想到肉食性的魚類。此外,據說上半身有些地方有鱗片,但又跟下半身的鱗片不同。包含民俗學調查在內的最終報告計畫於秋季公佈。
「今後,大學的研究人員計畫用基因分析法查明它與哪種魚類似,並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測定它屬於哪個時代。再結合我的歷史學和民俗學的方法進行綜合研究,我非常期待人魚的研究有怎樣的新發現。」
進入明治時代後,關於人魚的「真實身份」究竟是哪種生物,研究得出了各種結論,如山椒魚、儒艮、海牛、海獅或海豹,甚至皇帶魚。不過,無論被「目擊」的人魚真實身份如何,直到江戶時代末期,人們都相信人魚是真實存在的,認為信仰它就能帶來功德。各種史料和至今依然被珍藏的木乃伊,都訴說著人魚這種超乎人們想像的生物和日本人之間「密切」的關係。
<参考文献>
- 《人魚的動物民俗志》(吉岡鬱夫/新書館)
- 《人魚》(田邊悟/法制大學出版局)
- 《日本的「人魚」像》(九頭見和夫/和泉書院)
- 《虛構的人魚》(山中由裡子/《從海盜史觀看世界史的再建構》稻賀繁美編/思文閣)
- 《日本的幻獸圖譜》(湯本豪一/東京美術)
標題圖片:(左圖)秋田縣洲崎遺址出土的人魚供養簽(局部)(秋田縣教育委員會/時事),(右圖)圓珠院收藏的人魚木乃伊(倉敷藝術科學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