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完成臺灣縱貫鐵路的最大功臣──長谷川謹介

歷史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許多日本人在臺灣搭乘火車之際,都會陷入某種不可思議的懷舊氛圍。這是理所當然,因為日本人與臺灣的鐵路建設有著深厚淵源。本文將介紹一位日本的鐵路技術人員──長谷川謹介,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他投注許多心血,完成了從北部基隆通至南部高雄的縱貫鐵路。

以清朝時期的鐵道為基礎大幅度擴建

關於「臺灣鐵道之父」是誰這個問題,2020年在臺灣引發了一陣小小的爭論。當時話題的焦點在於,「臺灣鐵道之父」究竟是清朝的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抑或本文將介紹的日本鐵道技術人員長谷川謹介。先不談爭論的結果,劉銘傳在擔任巡撫的時期,的確建造了臺灣首條鐵路;但是對這條鐵路做出根本性的改造,並完成南北縱貫鐵路,進而實現大量運輸的人,則是長谷川謹介。

1895年,日本將臺灣納入版圖之際,從基隆到新竹之間已鋪設99公里的輕便鐵路。這是由清帝國轄下臺灣省的首任巡撫劉銘傳所建設完成,但除了20公尺內急速上升1公尺的陡坡路線之外,最小曲線半徑為80公尺,最為窘迫之處僅有56公尺,導致火車必須減速急轉彎,無論速度還是運送能力皆不足,無法對於臺灣的近代化做出實際貢獻。

樺山資紀成為首任臺灣總督後,從防衛與統治兩個層面認知到建設縱貫鐵路的重要性,1895年8月,請求日本政府建設臺灣鐵路。翌年3年,日本政府撥付7萬7千日圓的預算,下令調查研究縱貫鐵路,結論是「建設事業須持續3年,所需總經費約為1539萬日圓」,同年5月,265名企業界人士擔任發起人,籌劃成立「臺灣鐵道會社」,臺灣總督府亦從旁協助,但計畫卻在中途夭折。

下一頁: 從民營轉為官營

關鍵詞

臺灣 鐵道 日本統治時期 後藤新平 劉銘傳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