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以生存的奇蹟:李琴峰芥川獎頒獎典禮演說全文

社會 文化 臺灣香港

以《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第165屆芥川龍之介獎的李琴峰,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台灣人,因而受到極大矚目。8月27日,芥川獎頒獎典禮在東京千代田區帝國大飯店舉行。在題為〈賴以生存的奇蹟〉的本篇演說中,李琴峰提到了自身人生的過去與苦痛,講述了她與文學的關係,也述說了對台灣的想法。不同與一般文學獎頒獎典禮的演講,總是瀟灑地表達感謝之意,李琴峰的演說內容相當獨特,使得會場賓客無一不靜靜地側耳傾聽。對於得獎之後,網路上部分人士批評她「反日」一事,李琴峰表示:「這種極為粗暴的分類與解讀,正是我不斷透過文學──透過我的文學──,來試圖進行抵抗的事物」。得獎演說全文刊登於此。

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

本次榮獲芥川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芥川獎的台灣人,我在台灣方面也備受矚目,獲得極大篇幅的報導,也有媒體拿出那句套語,宣揚我是「台灣之光」。對於這些反應,我固然感到開心;另一方面,內心卻也想和這些報導與話題,保持一點距離。

當然,不論是我所出生、成長的台灣,或是我以自身意志選擇居住的日本,對我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地方;那些培養、陶冶我人格的日本與台灣的語言及文化,無疑也已成為我文學的血肉。若我的作品,或是翻譯也好,能達成某種文化交流的效果,那自是令人欣喜。但對文學而言,這些只是附帶性的價值,而我本身也不過是一個「在台灣出生、成長,並依自己的意志移居日本的個人」罷了。忘記在哪裡讀過這句話:作家是永遠的異鄉人。我絲毫不打算背負除了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比如家國,比如台日友好,比如祖國繁榮之類──要我背負,我也承擔不起。附帶一提,今天我之所以穿這件衣服(漢服)前來參加頒獎典禮,單純就只是因為我想這樣穿而已,大家也不必做出任何與國族主義有關的聯想。

芥川獎頒獎典禮(野嶋剛攝影)
芥川獎頒獎典禮(野嶋剛攝影)

獎項獻給過去的自己

在我的第一部日文小說,同時也是我的出道作《獨舞》之中,結尾,主角遇到了一個奇蹟,因而避開了死亡的命運。有評論家批評這結局「太過依賴巧合」、「只是在滿足自身願望」,但現在我卻認為,對努力要活下去的當時的我而言,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巧合而滿足願望的奇蹟。我衷心相信,本次榮獲芥川獎,也會是另一個我所賴以生存的奇蹟。

此外,若我能夠奢望──我希望在各文學雜誌規劃李琴峰追悼專題的那天到來之前,能夠再寫出幾篇震驚世間的小說,如此,作為作家,我心已足。

我想將這個獎項,獻給22年前,那因為世界罅隙而惶惑不已的自己;獻給17年前,那牙牙學語般獨自學習著五十音的自己;獻給12年前,那為世界的惡意所苦、所折磨的自己。

獎,獻給過去的自己;作品,就獻給讀者。

感謝大家。

標題圖片:在芥川獎頒獎典禮上進行演說的李琴峰(8月27日帝國大飯店,日本文學振興會提供)

關鍵詞

台灣 臺灣 芥川獎 文學 李琴峰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