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的奧運競技原型:《守貞漫稿》(13)

文化 歷史 東京2020

金牌爭奪戰的奧運熱潮已風停雨歇。奧運其實也替我們提供一個接觸平時不常見的比賽項目機會。於是,我忽然想到,在日本,這些競技項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當然源於海外的體育項目也很多,但是在江戶時代的遊戲中,也能看到一些跟奧運比賽極其相似的項目。

用球杖打毬酷似曲棍球

標題圖片是《守貞漫稿》記載的一種運動,叫做「毬杖」(守貞表記讀音為「Giteu」或「Gitteu」。字典讀音為「Gicchou」)。

左邊的少年(看起來像女孩的眾童=男孩)手執球棒。球杖(球棒)前端附有一個像榔頭的物品。此外,雖然不太容易看清楚,但從右數的第二個少年是將一個木製的「毬」(球)舉到了頭上。

這是一項用球杖將滾動的毬打入對手陣營中的運動——換而言之,就是曲棍球。

毬杖圖。守貞臨摹的《訓蒙圖彙》(寬文6年,1666年刊行的百科事典)的插圖。寬文年間的球杖上還纏有色彩鮮豔的繩子,但隨著向平民階層滲透,彩繩就逐漸消失了
毬杖圖。守貞臨摹的《訓蒙圖彙》(寬文6年,1666年刊行的百科事典)的插圖。寬文年間的球杖上還纏有色彩鮮豔的繩子,但隨著向平民階層滲透,彩繩就逐漸消失了

守貞留下了這樣記錄。

「毬杖,打毬變種,馬上習武之技。《萬葉集》《續日本後紀》及餘數書,可以為證。變自打毬,名毬杖,玩物之一種。」

說的是,最早它是「馬上習武之技」,換而言之,是騎馬執杖擊毬、名為「打毬」的一種運動,《萬葉集》《續日本後紀》均有記載。大概就是現在我們說的馬球吧。

騎馬打毬是8世紀到9世紀左右傳到日本的,在奈良、平安時代,成了每年端午節會之際宮中都要舉辦的例行活動。進入鐮倉時代後一度衰落,但到了江戶時代,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將其作為練習騎戰的武藝鼓勵推廣。(摘自宮內廳主頁《打毬的沿革》)。

這種運動,到了沒騎過馬的民眾中,就衍生出了變種「毬杖」。

標題圖片右邊的男孩手裡拿著一根繩子,前端綁著一個環狀物件,叫作「振振」。也有人把繩子套成圈,替代球杖將毬打進對方陣營。

綾瀨遙主演的電影《本能寺飯店》(講述一個現代女性穿越回戰國時代的作品)中, 對戰國時代的孩子們輪動繩子玩「振振毬杖」的場景有所展示。

據守貞記載:
「昔,振振及毬杖為二物,各為真弄具。」
看來,最早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玩具,但不知從何時起被小孩們混用,球杖和振振兩者都用了起來。

曲棍球,據說起源於西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可以從發掘出的壁畫中找到證據。到了19世紀,英國成立了曲棍球協會,曲棍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開始普及。
不過,日本也在19世紀就有原型了。

順便一提,毬杖是用右手滾毬,所以球杖是拿在左手的。所以也有觀點認為「左Gicchou」(左撇子)的說法來源於此,但真偽不明。

下一頁: 正月遊戲中的奧運項目的原型

關鍵詞

江戶時代 奧運 運動 東京奧運 曲棍球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