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日本的外國菜:鶴見區仲通商店街的巴西美食店Yuri Shop
飲食 文化 生活 國際交流-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巴西、玻利維亞和沖繩風情交融的街道
「自己現在究竟在哪裡呢?」有一條街道,會讓你陷入這種不可思議的感覺之中。
這就是位於橫濱市東部的鶴見。從JR或京濱急行電鐵本線的鶴見車站步行穿過鶴見川,往海灣方向走20分鐘左右即到。仲通商店街裡有沖繩料理、韓國烤肉,不知為何南美國家巴西和玻利維亞的料理店也林立其中,各色美食紛繁多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忍不住好奇心,晚飯時間我一頭闖進掛著醒目的巴西國旗招牌的「Yuri Shop」,接下來的收穫卻意想不到。我因此瞭解到女主人小橋川百合的人生故事。
百合女士是日裔二世,出生並成長於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1989年,作為所謂國外打工者,她踏上了日本的土地。當時的日本處於泡沫經濟鼎盛時期,根本不愁找工作。「一開始去了群馬的點心工廠,後來在靜岡、橫濱的汽車工廠做了很多工作呢。」
習慣了日本的生活,百合將孩子和父母從巴西接來,很快就開始了平日在工廠工作、週末在鶴見兼職的生活,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包括巴西在內的很多南美國家的人生活在鶴見,對百合來說,這裡是一個居住舒適的地方。由於接手了一個經常光顧的小店,從此她開始在這裡經營屬於自己的店。
「當時店名叫做『Rosinha Yuri』。是個賣巴西物品的商店,有很多客人來呢。」Rosinha在葡萄牙語裡是「小店」的意思。原本就非常喜歡做生意的百合,傾盡心血親自經營這家小店。
2000年,小店搬到一幢二樓建築,一樓賣食品和雜貨,二樓以巴西人和秘魯人為顧客,開始做租賃錄影帶的生意,結果一舉成功,百合繼續擴大小店的生意。除了食品、雜貨、租錄影帶,她還開始賣服裝。到了2015年11月,百合第四次搬遷店址,開了現在的Yuri Shop。店的進深比較長,進門之後一半的店面擺放著巴西的食品和雜貨,最裡邊設為餐廳。
比起地震,我更害怕被搶劫
來日本30多年了,雖然小店順利地發展壯大,但其間百合女士也遭遇過幾次劇烈的動盪。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崩潰,2008年發生雷曼事件,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日本社會幾度陷入混亂。地震災害帶來的打擊尤為嚴重,南美的夥伴們無法忍受持續不斷的餘震,紛紛離開,回到自己的國家。即便如此,百合還是留在了鶴見。
「為什麼?因為回到巴西雖然不用擔心地震,但會有搶劫。比起地震,我更害怕遇到搶劫。所以我還是選擇留在日本。」百合一家已經在鶴見深深扎下了根。兒子也被百合從巴西叫過來,接受了日本的教育,畢業後參加工作,如今有了3個孩子。他們是百合最心愛的孫輩。
給飲食業帶來直接打擊的疫情雖然令人頭痛,但百合也不可能回國。畢竟巴西是繼美國、印度之後的另一大感染地,治安也在惡化。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Yuri Shop,很多夥伴會感到一籌莫展。
「一盤飯菜盛得冒尖」是巴西特色
傍晚時分,剛剛下班的巴西人絡繹不絕地來到Yuri Shop,他們用自己的母語談笑風生。對他們來說,這個店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交流資訊的重要場所。更重要的是,這裡享受的味道是獨一無二的。
Yuri Shop的菜譜都是「一盤」的形式。即在一個盤子裡盛上肉、白飯、蔬菜,再將一種叫做「feijão」的豆子湯澆上去,邊攪拌邊吃,這就是巴西吃法。
我點的是人氣菜品「牛排配洋蔥」。feijão的適度鹹味和洋蔥的甜辣味絕妙地融合在一起,肉和白飯也吃不夠。
「啊,真是好吃!」看我將一盤飯吃得乾乾淨淨,百合女士高興地說:「這個洋蔥是用醬油和大蒜醃過的。我在聖保羅的時候就開始這麼吃了,這是日本的味道啊!」難怪,我因此也理解了這道菜不僅受日裔歡迎,而且在喜歡巴西的日本人中也有人氣的原因。
一家人的根在沖繩
問到百合女士一家過去的經歷,我發現了一個與鶴見的多樣性相關的頗有意思的事實。
百合是日裔,祖籍在沖繩縣西原町。1935年,她的祖父母從沖繩移民到巴西。父親出生後4個月即被帶到海外,長大後換過幾個工作,在農場做工、開卡車、開計程車,將4個孩子撫養大。一家人生活的地方是聖保羅西部的Villa Cajón。很多沖繩來的日裔都生活在此地,這裡會隆重地舉辦沖繩節,屆時還展示故鄉的歌舞。
每到沖繩節,百合一家都會出攤售賣巴西的國民美食小吃「炸餃」(pastel),每次都轉眼銷售一空。將肉餡、起司等各種各樣的餡料包在麵皮裡,再用油炸,這種令人懷念的味道在Yuri Shop可以享受到。
百合回憶過往,懷念之情溢於言表。「我在巴西長大,只會講葡萄牙語,沒怎麼說過日語。在家裡父母說的日語應該是沖繩方言。因為祖父母都是說沖繩方言的。」
據說在Villa Cajón,可以聽到在沖繩逐漸消失的沖繩島語言。而且,不只在Villa Cajón,其實在南美的很多地方都保留著沖繩文化的氣息。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距離玻利維亞第二大城市聖克魯斯不遠的「沖繩墾殖區(Colonia Okinawa)」。名副其實,這裡是沖繩移民通過開墾叢林而建設的村落。
開拓事業曾經是一場與饑餓、疾病、水災的戰爭,即使得到了土地,據說也有不少人離開了巴西和阿根廷。離開沖繩墾殖區的人中,也有的移居到有同鄉沖繩人居住的聖保羅、Villa Cajón。一方面有很多人從沖繩移居巴西和玻利維亞,另一方面,作為京濱工業地帶的核心發展起來的鶴見的工業區,從二戰前開始,也生活著很多從沖繩或朝鮮半島遷來的勞工。隨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南美移民逐漸增加。泡沫經濟繁榮時期,為了緩解勞工的短缺,日本修訂了《出入國管理法》,對擁有日本血統的人們打開了國門。百合也是其中的一員。也就是說,鶴見生活著從沖繩來的人,以及經由南美從沖繩遷來的人。據說南美方面的移民在2007年前後人數達到峰值,後來逐漸減少,即便如此也有1600人左右。
鶴見獨有的工作支撐著移民生活
在鶴見,有一種很多南美移民從事的工作,這就是電工。
上世紀80年代,沖繩的電氣設備廠家開始雇傭從南美來的勞工,因此對Villa Cajón的日裔來說,去鶴見能找到工作、和同鄉的夥伴一起工作的機會大大增加。自此,從巴西或玻利維亞移居鶴見從事電工工作的通道被打開。百合的兒子也是其中的一員。
以主要支援需要幫助的外國人為目的而組建的NPO法人「ABC日本」在鶴見開展活動,對受到疫情影響的人給予糧食支援。他們的活動豐富多彩,其中包括「第二種電工考試對策講座」。 該團體的渡邊裕美子女士如是說。
「電氣工程中也有一些沒有國家資格證就不能從事的工程,是否持有資格證,在待遇上似乎也會有很大差別。不過,資格考試非常難,合格率只有4成左右。對於母語不是日語的南美人來說,門檻相當高。因此我們開設講座,力求幫助他們取得資格證。另外,考題中只有日語漢字太難了,所以我們敦促有關方面給漢字注上假名。」
不久,考題中的漢字被注上了假名,南美的移民們非常高興。
不只是工作,在地區的活動中,沖繩與南美的人們也有相互接觸的機會。在仲通商店街有一個「沖繩物產中心」,沖繩的物品應有盡有。同一建築內的沖鶴會館裡,Eisa舞(沖繩傳統民俗太鼓舞——譯注)、三味線以及舞蹈的學習班都很火爆。據說參加者中也有南美移民。「嗯,對了」,百合高興地補充道,「我孫子也在學三味線呢」。
出生在沖繩的人們,曾經遠渡巴西、玻利維亞,經過漫長的歲月,跨越了數代人,在新的天地鶴見扎下了根。於是,各種色彩交融的城市裡又增添了新的色彩,我們的社會逐步發生著變化。看似混沌不清的狀態,其實正是成熟的體現。勇敢地開闢人生道路,為母國帶來新的文化,這些人心靈的故鄉就是Yuri Shop。
標題圖片:「Yuri Shop」最有人氣的菜品「牛排配洋蔥」(1200日圓)。醬油也是日本人熟悉的口味(淵貴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