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逝世一週年:前秘書盼望持續傳達李登輝對於日本的想望
政治外交 國際 臺灣香港-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臺日關係的根基所在
此外,臺灣從5月中旬開始,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急遽擴散,呈現疫苗不足的情況。同時亦遭受來自中國的阻撓,導致取得疫苗的進度延宕多時,臺灣人也感到不安,而此時降下「及時雨」的便是日本。
6月4日,所有的電視頻道都在直播運載疫苗的日本航空飛機降落在桃園國際機場跑道上的影像,而在可以實況確認飛機航行狀況的網站上,有2萬人注視著那架日航飛機。
其後,臺灣報紙媒體亦報導日本捐贈臺灣疫苗的背後故事,其中被認為是關鍵人物獲具名報導的是前首相安倍晉三,以及防衛大臣岸信夫。無論何者都是與李登輝先生親近往來的人物。
安倍晉三擔任日本首相時,表面上未曾與李登輝先生來往交流,但每逢李登輝生日之際,皆會贈送鮮花與祝賀卡片;亦曾有報導指出,前首相安倍的夏季閱讀清單裡包含李登輝的著作。此外,岸信夫先生每回造訪臺灣必定拜訪李登輝先生,令人深切地感到兩人皆相當尊敬並珍視李登輝這位政治家。從東京的新聞記者方面獲知與新聞報導不同的傳聞,表示兩人由於認為「一定要向李登輝總統報恩」,反而相當積極地促成疫苗捐贈。
疫苗抵達臺灣的夜裡,臺北101和知名旅館的牆面映照出對於日本的感謝,網路上也充滿「謝謝日本」的訊息。如此光景瞬時仿若目睹臺日關係已經更進一步地深化,令人漸漸地實際感受到,其根基構築在李登輝這位人物的存在之上。
日本在短時間三度援助臺灣疫苗,肇因李登輝時代下臺日間的好友誼。(台灣衛生福利部提供)
探問日本的覺悟
相當遺憾地,目前臺日之間的往來並不容易,但若檢視李登輝逝世後的臺日關係,日本在臺灣的存在感可說是與日俱增。中國進犯臺灣已成為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最近在美日高峰會談等會議上訴求「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日本針對臺灣國防安全的發言亦獲得諸多關注。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曾表示:「若中國進犯臺灣,可能符合日本的『存立危機事態』」(*2),防衛副相中山泰秀亦曾言:「日本作為民主主義國家,我們必須守護臺灣」。這些發言在臺灣亦獲得大幅報導。
以往至今,日本交流協會每幾年都會以臺灣人為對象進行輿論調查,在「最喜歡的國家」和「今後最應該親近的國家」這兩項調查裡,日本都高居榜首。不過對於這樣的調查結果,其實我抱持著一絲戒慎恐懼。這是因為李登輝先生希望臺日關係的深化,應該絕對不是僅僅「喜歡日本」或「希望雙方關係良好」如此「表面」的關係。
臺灣人對日本抱有好感與親近,的確是令人高興的事,但對於臺灣人而言,日本僅僅作為一個歡樂的鄰近之處,這絕非李登輝先生原本的期待。由於長期在李登輝先生的身邊學習他的思考,我認為當臺灣發生危機之際,日本必須成為能夠伸出援手,成為臺灣人的可以放心依靠並深獲信賴的國家。
日本作為「足以信賴的國家」和「可以依靠的國家」,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存在感,這才是李登輝所想望的、帶有真正意義的「臺日關係之深化」。
善意積累正是臺日外交的現況
以往至今,臺日間的互動建立於地震、水災、口罩不足等面臨危機之際的相互援助,也就是「善意」外交的積累而成。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獲得臺灣的援助更是毋需贅言。
明年恰巧是日本與中華民國(臺灣)斷交50週年。臺灣和日本之間雖無正式邦交,仍然不禁令人感受到雙方的實質關係正切實地向前邁進。而其基礎正奠基於李登輝先生這位人物的存在之上,他正面評價日本,抱持想望,寄與期待,持續激勵鼓舞著日本,對於日本投注熱愛與信賴之感。李登輝逝世即將滿一週年,日日皆實際感受到他所遺留給後世之物多麼崇高巨大。
前總統李登輝與早川友久日常閒談與教誨,成為早川一輩子的資產。(早川友久提供)
標題圖片:2020年8月1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及副總統賴清德赴故李前總統緬懷追思會場致意。(台灣總統府提供)
(*2) ^ 根據2020年日本的防衛白皮書,「存立危機事態」即為,若發生武力攻擊與日本關係密切之國家,造成日本國家存亡遭受威脅,顛覆國民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基礎之事態。一旦日本政府認定當前武力攻擊符合此事態,將可能出動自衛隊因應。參考https://www.mod.go.jp/j/publication/wp/wp2020/html/n25101000.html#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