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一週年:前秘書盼望持續傳達李登輝對於日本的想望

政治外交 國際 臺灣香港

早川友久 [作者簡介]

「臺灣民主之父」──李登輝逝世後,轉眼間迎接一週年。李登輝對於臺日關係留下了什麼貢獻?早川友久先生以日籍秘書的身份輔佐晚年的李登輝,在身旁持續觀察其身影,本文回顧這一年來的種種事物。

2020年7月30日晚間,李登輝逝世。此間時光遞嬗之迅速,令人無法置信,轉眼間將滿一週年。

李前總統逝世後,如同字面所言,每日都是忙碌至極。來自日本的追悼信件、悼念電報、電子郵件與電話如山一般大量湧至。許多日子裡,光是製作清單向李前總統的家人報告,並回信道謝致意,便耗費掉整日時光。

此時卻碰上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臺日間的往來至今仍相當困難。但若非此,將有多少日本人前來弔唁參加喪禮?想到這點,便令人感到甚至有些惶恐不安起來。

當李前總統陷入時日無多的狀態之際,考慮到李登輝這位人物的偉大之處,以及特別是在日本的知名度與受歡迎程度,可以預想到逝世後必定引起盛大的媒體報導。不過,在訃聞發表後這段期間,報章雜誌和電視新聞的報導自不待言,網路媒體和社交媒體上的報導或是迴響,都遠遠超越了我的想像。

生前跟在李前總統在側隨侍多年,早川也曾被李登輝問「可以回日本從政」(早川友久提供)
生前跟在李前總統在側隨侍多年,早川也曾被李登輝問「可以回日本從政」(早川友久提供)

直到最後一刻

事實上來說,當李登輝先生年齡到了90歲後半之際,由於體力逐漸衰退之際,開始逐漸減少參與公開活動,老實說便有不少人向我建議,已經到了應該離開李登輝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的時機。無論何者都是為了我的將來著想,而做出的善意建言。

甚至李登輝先生自己也曾半開玩笑地向我提議:「你我也算是有緣,才來到我身邊,要不要回日本從政參選?」當時我並未正面答覆,只回應說:「我還是希望能夠在總統身邊繼續學習一段時間。」(李登輝總統總是以「你」稱呼我)(*1)

李登輝在青年時期相當喜愛閱讀的夏目漱石小說『心』裡面,曾有陸軍大將乃木希典為明治天皇殉死的描述,我也抱持著「君主已去,吾亦隨之」的心情。希望能追隨李登輝直到最後一刻,這樣的心情未曾動搖。

文豪夏目漱石與森鷗外描寫明治時代的終結,我自己亦曾親身經歷昭和天皇逝世的時代轉捩點,但當時仍是小學生的我,無法理解偉人之死對於大眾情感將會造成多大的騷動混亂。連在李登輝身旁的我,也捲入了如激流般的「李登輝逝世」相關報導浪潮裡,實際感受到一個巨大時代終於落幕的震撼。

李登輝從小受日本文化影響至深,圖為2015年他回到昔日參訪的宮城縣松島町瑞巖寺,去參訪過去的奧之細道與自己在2007年所提詞的俳句句碑(早川友久提供)
李登輝從小受日本文化影響至深,圖為2015年他回到昔日參訪的宮城縣松島町瑞巖寺,去參訪過去的奧之細道與自己在2007年所提詞的俳句句碑(早川友久提供)

(*1) ^ 「你」的原文為「あんた」,日文稱呼他人大多以對方姓氏加上敬稱,表達敬意與相互關係的距離,而此處的「あんた」顯示出李前總統身為長輩對於晚輩的親近感。

下一頁: 森喜朗先生的溫厚

關鍵詞

政治 外交 民主化 台灣 臺灣 李登輝

早川友久HAYAKAWA Tomohis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77年生於日本栃木縣足利市,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人間科學部,2003年起擔任金美齡事務所秘書一職。從2007年開始,前往臺灣留學,就讀臺灣大學法律系期間,成為李登輝三度訪日團隊的一員。2012年獲李登輝指名,擔任李前總統辦公室的秘書,支持李登輝晚年的生活與推進台日關係。現在擔任財團法人李登輝基金會顧問,每日整理李登輝龐大的資料。出版書籍包括『李登輝 現在想傳達的事』(Business社)、『總統與我-「亞洲的哲人」與李登輝最親近的日本人秘書8年間』(Wedge)、『唐鳳 給日本人的數位未來學』(Business社)、共著書籍『台灣有事 日本如何應對 2027年前中國會對台灣進行侵奪嗎?』(方丈社)外、翻譯書籍有『唐鳳 淺談數位與AI的未來』(President社)目前寓居臺灣臺北。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