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0週年再解讀:《神隱少女》之謎

社會 文化 生活 動漫 自然環境

正木晃 [作者簡介]

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上映至今已有二十個年頭了,但其作品的魅力卻經久不衰,常年霸佔日本票房榜榜首。直到2020年末將榜首寶座讓給了《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又再次受到關注。在2016年英國BBC評選的「21世紀百部偉大電影」中高居第四,如今在海外依然享有很高的聲譽。其跨越時代的魅力究竟在何處?宗教學者正木晃將為我們解說。

《神隱少女》中的重要意象

接下來,從整個動畫片出發,摘出一些其他重要的意象。

千尋的「他界遍歷」

千尋按照「現實世界→油屋所在的世界→別的世界→油屋所在的世界→現實世界」的順序完成了他界遍歷的體驗。「別的世界」指的是乘坐水上電車旅行的那個世界。在這個場景中,電車在水上行駛,水面倒映著透著一絲寂寥的風景,電車上上下下的乘客都穿著老式的衣服,而且影片中表現得像影子一樣。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從這點來看,「別的世界」給人一種過去的世界,或者死後的世界的印象。「生→死→生」模式的他界遍歷,與深刻的宗教體驗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千尋能夠在精神層面實現成長的原因,不僅歸功於她在油屋的勞動體驗,或許也因為她經歷了「生→死→生」模式的他界遍歷。

從迷路到再次回歸現實世界,對千尋來說,是3天2夜左右的時間。但對她父母而言,其實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他們甚至連自己隨意吃掉了給神靈的貢品而變成豬的經歷都不記得。

不過,進隧道和出隧道時,牆上的破損狀態大不相同,小草的茂密程度、汽車上的灰塵與污垢都很明顯,由此看來很可能是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得擔心下千尋她們是否真的回到當初的那個時空了。

油屋的花園

油屋的花園裡四季的鮮花同時盛開。換而言之,四季並存在一個空間內。這種意象也象徵著油屋並非現實世界。這種表現手法並非宮崎駿導演獨創。從平安時代起,在表現日本的淨土信仰(生時信仰阿彌陀如來,死後會在阿彌陀如來的帶領下往生永恆的樂園極樂淨土)繪畫中就一直使用這種技法。不僅這部作品,宮崎駿的動畫片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從日本傳統文化獲取靈感,然後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的。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無臉男

無臉男沒有自己的聲音。他是吞掉其他人後,用別人的聲音說話。而且他身體下半部是半透明的。這些設定或許就象徵著無臉男並沒有形成真正的自我。

在故事的後半段,他攤開手就能生錢(雖然都是假錢),要多少有多少。他揮金如土,吃喝無度,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然後就像蜘蛛或蜱蟲那樣,變成了身體巨大、頭部極端小的比例失衡的可怕形態。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巨大的身體和極端的小頭,似乎分別象徵著幾乎滿溢的欲望和無法控制欲望的脆弱心靈。他吞下青蛙後又囫圇吐出的場景,或許就象徵著他沒法將知識和體驗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自己的東西。無臉男其實就是我們自身的體現吧。

標題圖片:《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關鍵詞

動漫 自然 宗教 宮崎駿 神隱少女 吉卜力 鬼滅之刃

正木晃MASAK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宗教學者。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茿波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滿學分後退學。致力於借助佛教(密宗)等傳統智慧來解決現代社會的難題,並以此為畢生的課題。著作有《「空」論——從空來解讀佛教歷史》《現代日語版 法華經》《神隱少女的精神世界》(以上均為春秋社出版)、《宗教為何會殺人》(Sakura舍)、《曼陀羅與生》(NHK出版)、《密宗》(築磨學藝文庫)、《現代修驗道》(中央公論新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