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20週年再解讀:《神隱少女》之謎

社會 文化 生活 動漫 自然環境

正木晃 [作者簡介]

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上映至今已有二十個年頭了,但其作品的魅力卻經久不衰,常年霸佔日本票房榜榜首。直到2020年末將榜首寶座讓給了《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又再次受到關注。在2016年英國BBC評選的「21世紀百部偉大電影」中高居第四,如今在海外依然享有很高的聲譽。其跨越時代的魅力究竟在何處?宗教學者正木晃將為我們解說。

無數的日本神靈

然而在日本,天神與雷電等自然現象的關係卻一直保持到了現在。其一大證據就是,比如春日大社供奉的神靈有「5柱」,神的數量詞是用「柱」來表示的這一事實。之所以用「柱」來表示,是因為人們一直認為天神總是出現在像「柱子」那樣的腳踩大地而直沖雲霄之處。被稱為日本最古老神社的長野縣「諏訪大社」的「御柱祭」就是最好的例證。

這也是日本人認為樹木有靈性,一直都很珍視樹木的一個證據。佛教從中國大陸傳來時,最早用木材雕刻的佛像用的是樟木(日語念Kusunoki)。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所有樹木中,Kusunoki就是Kusu(神聖的)加Ki(樹),也就是認為Kusunoki是「神木」。宮崎駿執導的《龍貓》中,龍貓(神聖的樹木精靈?)之所以住在神社的樟樹裡,原因就可以在這裡找到。

日本神靈的特點,就像「八百萬神靈」這個說法中的「八百萬」所表現得那樣,可以說是數之不盡的。這一點與一神教截然不同。《神隱少女》中處處都表現出了神靈數之不盡的思想。油屋裡裡外外神靈紮堆。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神隱少女》(圖片:2001 Studio Ghibli/NDDTM)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神靈都不是多高高在上的存在。那位渾身泥濘來到油屋,靠著千尋的聰明機智給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滿意而歸的不知哪裡的河神,看上去還算是個大人物,但其他神靈就都很平民范了。而且很多都是跟團來的。

這種對神靈的認知其實也可以說是日本的傳統。天皇家的氏神天照大神那樣超偉大的神當然也是存在的,但普通日本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神靈大多數都跟龍貓一樣,是非常接地氣,平易近人的神靈。換而言之,神和人之間的界限很模糊。

與萬物有靈論思想高度契合

這種認知在宗教學中,叫做「萬物有靈論(animism)」。「anima」是「生命」或者「心」的意思。順便一提,動畫片的英語「animation」也是從「anima」派生出來的詞彙。總而言之,這個思想認為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生命」,都有「心」。萬事萬物也包括山川石頭,換而言之,一般常識認為沒有生命的事物,萬物有靈論認為也是有「生命」,有「心」的。

一提到萬物有靈論,大家總會覺得是比較原始的宗教意識。但是在日本,極其高度發展的佛教思想中也融入了萬物有靈論。

舉個例子。弘法大師空海主張:「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構成森羅萬象,其中均有訴說真理的聲響。......究極之佛大日如來就是這個世界原本的姿態本身。」

這種思想,昵稱「Yuming」的松任谷由實在《若被溫柔包圍》中,用現代人易於理解的語言唱了出來:「拉開窗簾,若被寧靜的斑駁陽光的溫柔所包圍,則映入眼簾的萬事萬物,一定都是資訊。」

道元禪師說過:「就算瓦礫,也能開悟成佛。」就像這樣,日本誕生的偉大思想家們將萬物有靈論與佛教完美融合,孕育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度的思想。

請各位見諒,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有些晦澀。誕生於印度的佛教有「有情成佛」的說法,他們認為唯獨有「情(心)」的動物才能成佛。認為大自然是沒有心的,所以也不可能成佛。但是日本佛教卻是「非情成佛」,換而言之,日本孕育的這種思想認為在印度人眼裡沒有心的大自然其實也是有心的,照樣能成佛。這種思想離開日本人心中的萬物有靈論的自然觀,是絕不可能成立的。

大自然也能成佛。在這點上,大自然與人類是屬於同一次元的——在思考21世紀環境問題時,這一思想是非常有意義的,相信誰都能看出來。

下一頁: 《神隱少女》中的重要意象

關鍵詞

動漫 自然 宗教 宮崎駿 神隱少女 吉卜力 鬼滅之刃

正木晃MASAK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宗教學者。1953年出生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茿波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滿學分後退學。致力於借助佛教(密宗)等傳統智慧來解決現代社會的難題,並以此為畢生的課題。著作有《「空」論——從空來解讀佛教歷史》《現代日語版 法華經》《神隱少女的精神世界》(以上均為春秋社出版)、《宗教為何會殺人》(Sakura舍)、《曼陀羅與生》(NHK出版)、《密宗》(築磨學藝文庫)、《現代修驗道》(中央公論新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