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埋骨於臺灣的明石元二郎

歷史 臺灣香港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日本政府派遣至臺灣擔任總督者總計19人。雖有不少總督在歷史上留名,其中心中深懷臺灣,甚至希望死後葬在臺灣的人,只有明石元二郎了吧。

從歐洲到臺灣

明石元二郎以第7任臺灣總督的身份來臺,成為日本統治臺灣的「前期武官總督時期」最後一位擁有軍事身份的總督。他的著名功績是在日俄戰爭之際進行秘密工作,支援俄羅斯革命,從背後動搖敵國,在幕後為日本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明石元二郎為明石助九郎的次男,1864(元治元)年生於福岡藩的大名町。首先就讀陸軍幼年學校,其後在1883(明治16)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擔任步兵少尉。陸軍幼年學校時期的明石元二郎不擅長運動,但數學和繪圖非常拿手。大多單獨行動,被認為協調性低,時常惡作劇,但老師、學長和朋友都對他好意相護。這樣的情況到了陸軍士官學校仍舊持續不變,雖然語言能力優異,卻幾乎不刷牙,對打理生活及自身毫不關心,若熱衷於某事物,就會完全忘記週遭一切,這樣的性格終生未曾改變。

1889(明治22)年,陸軍大學校畢業後,前往德國留學,其後派遣至法屬印度支那(譯註:領域包含現在的越南、寮國、柬埔寨),也曾擔任武官觀察美西戰爭中的馬尼拉戰役。1901(明治34)年擔任日本駐法使館的陸軍武官,隔年轉任駐俄使館的陸軍武官。據說明石的語言能力優異,可以完全理解德語、法語、俄語和英語。他發揮此優異的語言能力,蒐集俄羅斯國內的相關資訊,從事情報工作,並嘗試與俄羅斯的反政府分子接觸。

1904(明治37)年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駐俄使館遷移至中立國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明石其後便以此為根據地進行活動。開戰前的同年1月,明石接到參謀本部次長兒玉源太郎的電報指示,要求他「在聖彼得堡、莫斯科、敖得薩(譯註:現在烏克蘭境內大城,擁有不凍港灣,被視為重要軍事據點,亦為物資集散地與重要貿易港口,被譽為黑海明珠)各設置兩名非俄羅斯人的線民」,此外更在開戰的同時,就任直屬於參謀本部的臨時駐歐參謀。另外在轉移至斯德哥爾摩之際,自指揮日軍參與對俄作戰的兒玉源太郎接獲鼓勵的電報,表示出對於明石的「深厚信賴」。

對於日俄戰爭整體發展而言,明石展開行動,在背後策劃讓俄羅斯國內政情不穩,使其無法持續作戰,為日本的勝利作出貢獻,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亦評價:「明石元二郎一人達成的戰果,足可匹敵滿洲的20萬日本軍。」日俄戰爭結束後,在寺内正毅朝鮮總監之下兼任憲兵司令官與警務總長,之後轉任熊本的第6師團長。

明石元二郎(國立國會圖書館)
明石元二郎(國立國會圖書館)

下一頁: 歷代總督之中進行最多次現地視察共6回

關鍵詞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明石元二郎 日月潭 嘉南大圳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