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新模式:京都清水寺篇

觀光旅遊 文化

隨著疫情蔓延,日本旅遊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因此催生了新的旅遊形態和理念。筆者首先來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旅遊勝地京都,圍繞「與疫情同行」「後疫情時代的旅遊」這一主題進行了採訪。

眺夕陽西下,思極樂淨土

下午6點閉門謝客時間一過,清水寺裡就不見了遊客的蹤影。

我穿過正門仁王門,走上石階,隔著西門遠眺愛宕山。只見夕陽西下,山脊被染成了橘黃色。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陷入沉思。

拜殿風格的西門為敕使專用,現在也不允許一般參拜者通行。現存建築重建於1631年,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拜殿風格的西門為敕使專用,現在也不允許一般參拜者通行。現存建築重建於1631年,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清水寺執事助理森清顯法師似乎察覺到了我的心情,他對我說:「西門本來是為天皇敕使通行專門建造的大門。但是人們從這裡極目遠眺,火紅的太陽在西方天空緩緩墜落之處,自古以來就讓人對西方極樂世界浮想聯翩,成為人們與逝者對話、為自己的往生祈願的地方。站在這裡遙望夕陽西下也可謂修習『日想觀』,即觀落日而知極樂淨土。日本人生死觀的特點是強調與逝者的關聯性,西門可以說正是這樣一個象徵性的空間。」

以清水舞臺而聞名的清水寺,傍晚時分的「主角」是西門,這裡被譽為「京都屈指可數的觀賞夕陽的勝地」。這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入口之門,是觀想淨土的日想觀的聖地。

不久後日落西山,夜幕降臨,西門將「主角」的位置讓給了矗立在裡側的三重塔。三重塔高約31公尺,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丹漆塔,在華燈映照下,五彩斑斕的圖案更加鮮豔奪目。

三重塔從京都市區清晰可見,自古以來就是清水寺的象徵。始建於847年,現存建築為1632年重建,內部供奉著大日如來像,四面牆壁上繪有真言八祖像,天花板和柱子上彩繪著密宗佛畫和飛天、龍等圖案,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三重塔從京都市區清晰可見,自古以來就是清水寺的象徵。始建於847年,現存建築為1632年重建,內部供奉著大日如來像,四面牆壁上繪有真言八祖像,天花板和柱子上彩繪著密宗佛畫和飛天、龍等圖案,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下一頁: 在正殿「內內陣」向觀音菩薩許願

關鍵詞

觀光 清水寺 京都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疫情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