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細道~基隆與過往的海濱沙灘:從中正路、正義路到中正公園

生活 文化 觀光旅遊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晃蕩於古道上,懷想著曾行於其上的無數人生。時間這個永遠的旅人將各種歷史經驗體現在街道上,至今我們還能看到什麼樣的記憶痕跡呢?臺灣細道連載篇這次帶領我們循著150年前的海岸線走訪臺灣北部著名的港口.基隆。

基隆市區以前的「銀座」

從正義路出來後是「義二路」,整條街道如同棋盤似,整齊地舖著石塊。據說此處於日本時代乃基隆最繁華的街道 ——「義重町」。

「說起基隆,這條路就是銀座啊」掛著「百年老店」招牌的珠寶店「林媽媽」說著。聽她女兒也就是現在的老闆林秋瑾說,曾祖父是曾做過基隆區長的士紳,他創設了「林商店」,傳到林秋瑾時為第4代,已延續130年之久。過世的父親名為林忠之,據說曾經參與演出『灣生物語』(導演林雅行/2018),此作品紀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出生於臺灣的日本人,以日語教育世代為題材的長篇紀錄片。另外,林忠之先生曾於「神戶櫻口町三丁目」開了一間中國風家具店。

中央為現任老闆林秋瑾女士,左為林媽媽,右為外甥
中央為現任老闆林秋瑾女士,左為林媽媽,右為外甥

從義二路左手邊的小路彎進去後,展示著基隆周邊歷史的詳細介紹。小路的路口兩側重現了日治時期商店「松元蒲鉾店」和「德利信洋服」的門簾。現在的基隆,以要塞司令部為中心進行大規模的整頓計畫,推廣結合了文化、歷史與觀光的「新式旅行」。將這項計畫推波助瀾的貢獻者即是當地的人民,他們將基隆的歷史文化重新探討整理,珍惜並繼續孕育新的歷史與文化。

路口重現了「松元蒲鉾店」的門簾。走進街裡左側擺飾著講述當地歷史的壁畫
路口重現了「松元蒲鉾店」的門簾。走進街裡左側擺飾著講述當地歷史的壁畫

中正公園是這次散步的終點。日本時代所建的基隆神社即在附近,現在則改建為忠烈祠。其階梯上還豎立著狛犬,留有神社的氣息。想必在150年前,可以從這片山丘眺望到延伸至海洋的寬廣淺灘吧?

從珠寶店出來時,秋瑾女士急忙追上,她說「肚子餓了就拿出來吃吧」,便送我一盒點心。我吃了一口,天色漸漸暗下,霧雨將空氣浸濕。基隆以多雨出名,又名「雨都」。昔日的沙灘美景已不再,拍岸的浪聲亦難聞,但飄盪於雨都中的人情味,依然溫柔。

走進中正公園裡,發現階梯兩側靜靜豎立的狛犬
走進中正公園裡,發現階梯兩側靜靜豎立的狛犬

標題圖片:金子常光画・『基隆市大觀』(「聚珍臺灣」提供)

關鍵詞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基隆 街道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