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細道~基隆與過往的海濱沙灘:從中正路、正義路到中正公園

生活 文化 觀光旅遊

栖來光 [作者簡介]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晃蕩於古道上,懷想著曾行於其上的無數人生。時間這個永遠的旅人將各種歷史經驗體現在街道上,至今我們還能看到什麼樣的記憶痕跡呢?臺灣細道連載篇這次帶領我們循著150年前的海岸線走訪臺灣北部著名的港口.基隆。

多次成為戰爭的舞台

在山上可看到清朝末期的砲台,顯現基隆在早期就以軍事港口之姿擁有重要的地位。1896年,日軍於此設立「基隆要塞指揮所」,並於1903年正式設立「基隆要塞司令部」。從現在的正濱國中跟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眺望的景色,在日本時代被稱為「基隆旭丘」,是有名的「臺灣八景」之一。

從中正路往南走,隨處可見修復良美的日式建築。右側的建築,戰後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左側山腰上則有「基隆要塞司令官邸」,此處最初為流水伊助興建的自家宅邸,其因經營交通事業而成功。此外,祥豐街上則有「基隆要塞司令部」;1947年,中華民國陸軍以此地為據點,發號施令,釀成二二八事件,將基隆街道染成血紅。

「基隆要塞指揮所」。1931年為流水伊助的住宅建設。戰後被國民黨政府接收。修建後現為基隆市指定古蹟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1931年為流水伊助的住宅建設。戰後被國民黨政府接收。修建後現為基隆市指定古蹟

再稍微往前走幾步,可看到鬱鬱蒼蒼的樹木,其樹蔭之下有座西洋式的墓地。此為1884年因越南屬地而引起的中法戰爭中,欲進軍基隆的法軍為那些因戰爭犧牲的士兵所設置的墓地。當時的總司令名為庫爾貝,所以這附近的海濱在日本時代被命名為庫爾貝海濱,並且設置了慰靈碑。中法戰爭進行了8個多月之久,據說多數的法國人於此地身亡的原因為瘧疾等傳染病,庫爾貝也在其中。在金子常光所繪製的基隆鳥瞰圖『基隆市大觀』也出現了「庫爾貝墓地」的標記。

悼念庫爾貝等法國人的墓地。中心的墓碑建於日本時代
悼念庫爾貝等法國人的墓地。中心的墓碑建於日本時代

金子常光画・『基隆市大觀』(「聚珍臺灣」提供)
金子常光画・『基隆市大觀』(「聚珍臺灣」提供)

走著走著頭上出現縱橫交錯的高架道路,車子川流不息。被埋葬於此的法國人在墓中長年聽到的海濱浪濤聲,現在只能用想像才能喚起了。再往前走,可看見前方有座很大的墓碑。碑上刻著「民族英雄墓」。墓誌文寫著「法國艦隊侵略基隆,清朝巡撫劉銘傳力退法軍。當地人士撿拾聚集戰役中犧牲的清朝士兵屍骨並為之建造墳塚,日後被日本毀壞,日方竟為了慰靈敵軍庫爾貝而踐踏了同胞的心情。在此秉持著民族正義,設立此民族英雄碑。」而在紀念碑的附近,開著一間很大的中國風餐廳,賣著四川料理和牛肉麵。想必是著眼於到此參觀紀念碑的中國觀光團,讓他們參觀完後進去餐廳享用午餐吧。也許是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這餐廳關著門,附近稀疏無人。

下一頁: 流轉變遷的「KeeLung」歷史

關鍵詞

臺灣 日本統治時期 基隆 街道

栖來光SUMIKI Hikar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