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都有避邪物的臺灣和日本――爆竹與Amabie

文化 社會 臺灣香港

自古以來,人們認為生病或天然災害等是由具有人格的某種存在所引起的,故生活中會融入一些具有驅趕力量的辟邪物和儀式,像是日本的注連繩、撒豆、菖蒲澡,或者是臺灣的鞭炮、春聯等,都是典型例子。同樣是「驅邪」文化深根於生活中的臺灣和日本,但是形式迥異。筆者移居臺灣近10年,參雜個人的生活體驗,嘗試比較臺日的驅邪文化。

新年大不同:迎神的日本,驅邪的臺灣

用清朗的心平穩迎接新的一年,應該是舉世共通的吧,世界各地的人們也為此而舉行各式各樣的儀式。

日本家庭在除夕前會進行大掃除,門口會擺放用松與竹製作的門松、在門前吊掛用稻草編繩再⽤裏白(羊齒植物)點綴的注連繩,鏡餅和破魔箭則是放在屋內裝飾。

日本正月的注連繩(筆者提供)
日本正月的注連繩(筆者提供)

在日本的民間信仰裡,認為一到了新年(正月),山裡的「歲神」就會到每戶人家拜訪。像是大掃除、門松、鏡餅都是為了慎重地迎接歲神的到來,與驅邪沒什麼關聯。但是,注連繩和破魔箭就具有驅邪功用。

另一方面,在中國或是臺灣的民間傳說裡,除夕夜會出現四隻腳的怪物「年獸」襲擊村落,而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巨響,所以很多的過年習俗就與這些有關。

日本的新年習俗是謹慎地迎接歲神,但是在中華圈裡是與驅趕年獸有關,很有趣的文化差異。

舉例來說,貼春聯是把將吉祥話寫在紅紙上,上下聯貼在門的左右方,橫批貼在門的上方。而日本的注連繩是在1月7日取下,但春聯則是貼一整年,習俗大不同。筆者以前在臺南開蕎麥麵店的時候,門口吊掛了日本製的注連繩,相當精美,之後打算要取下時,卻遭到周圍的人反對:「這麼漂亮的東西,不要浪費」,於是在情非得已之下,就這樣裝飾了一整年。

張貼於臺南傳統民宅門前的辟邪物「春聯」(筆者提供)
張貼於臺南傳統民宅門前的辟邪物「春聯」(筆者提供)

臺灣過年不可或缺的另一個辟邪物,就是上述的鞭炮。據說很久以前確實是使用竹子,切成一段段的竹節用火燃燒受熱後,竹節中的空氣膨脹,最後爆裂開來。根據中國的《荊楚歲時記》(公元6世紀成書)的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惡鬼。」

不限於正月,道教的祭典活動或結婚宴客等喜慶的場合也經常施放鞭炮。不過,因為鄉下的母雞被嚇到而不下蛋,或者在市區會造成鄰居的困擾,近年來行政單位也會要求民間有所節制。

暫且先不論鞭炮,總之臺灣的過年十分熱鬧。家裡也好,餐廳也好,在家族聚會上大家一起喧嘩用餐,電視機也傳來不絕於耳的笑聲。其實,這也是驅邪的一種,因為年獸害怕聲響。這一點與社會整體都圍繞著靜謐氛圍的日本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下一頁: 「紅色」的兩面性

關鍵詞

醫療 臺灣 習俗 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過年 驅邪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