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扎根的日本人系列:「擁有他人無法奪走的『財產』」演員・編劇・導演 蔭山征彥

文化 生活 娛樂

身為支持臺灣電影發展的日本人──蔭山征彥,近年受到矚目。2019年獲得金鐘獎男配角獎的提名肯定,隔年首度執導廣告,以導演的新頭銜登場。他之所以能夠自由無礙地活躍於臺灣電影界,其原因為何呢?本文將介紹他的成長過程和經歷。

蔭山征彥 KAGEYAMA Yukihiko

生於東京都。高中時,參與舞台劇《同窗之愛,他鄉異國》(Another Country)的演出。之後,進入亞細亞大學就讀,習得中文。1999年臺灣中部發生大地震,擔任救災義工兼口譯人員,初次踏上臺灣土地。2003年的電視劇《寒夜續曲》是他在臺灣出道的處女作;08年《海角七號》擔任旁白;12年《手機裡的眼淚》首次挑大樑擔任主角;14年《KANO》擔任表演指導;15年《念念》擔任編劇(榮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編劇)等多方面發展,活躍於臺灣電影界。19年,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的最佳男配角獎。20年,也以導演的身分執導首支廣告。高中時期,因為像當時的日本創作型歌手奧田民生(Tamio Okuda;1965年-)頂著一頭髒辮造型,自此以來一貫被暱稱為「Tamio」。

臺灣921大地震的救災義工

這是1998年的事情,眼看就要大學畢業了,他在4年級的下學期選擇休學1年,到北京的中央戲劇學院留學。雖然留學生少,但是其中有一位日本人的中文非常好,深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於是蔭山快馬加鞭,更加精進學習中文。

蔭山和臺灣的緣份在隔年以意外的形式到來。9月21日,臺灣中部發生大地震,他以中文口譯人員兼救災義工的身分被派到臺灣,地震發生的一個禮拜後,他來到南投縣的災區,每次看到崩塌如一塊大石頭的樓房和被震毀的公寓大樓,就感到痛心難過。另一方面,看到幫忙重建家園的軍人的熱忱投入,以及更重要的是溫暖迎接像自己這樣的救災義工的臺灣民眾,讓他深受感動。

「第一次來到臺灣,發現竟然有如此親日的地方,嚇了一跳。於是,我下定決心,畢業後一定要再來臺灣。」

正如他下的決心,2000年春天,大學一畢業,前半年線打工賺學費,才到政治大學的語言中心留學進修,再度踏上臺灣的土地。而且,他再花了半年,把在那之前學到的「普通話」,即北京話的發音、語彙和措詞都徹底改為被稱為「國語」的臺灣華語。

蔭山在幾年前離開了所屬的藝能經紀公司,他不打算回到戲劇的世界。然而,受到當時就讀臺灣藝術大學的學生,之後成為電影導演的北村豐晴之邀,希望他能夠在自己執導的學生電影裡面演出日本人角色。以此為契機,他收到了來自臺灣學生導演的各種演出邀約。

下一頁: 活躍於臺灣電影界的理由

關鍵詞

臺灣 演員 電影 嘉義農林 導演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