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狗到高雄:是京都還是東京造就了高雄之名?

社會 文化 歷史 臺灣香港

王御風 [作者簡介]

台灣的南方大城高雄,從2018年起再度成為政治熱區。到了2020年補選市長時,因為政治人物的地名超然解釋,再度掀起地名由來討論。然而,原名打狗的高雄,無論是從京都的高雄山,或是東京的高尾山,取名都各自有其觀點。放在今日討論,則是更生趣味性。

高雄百年京都也慶賀

在高雄百年紀念儀式上遠端現身的門川大作。(筆者提供)
在高雄百年紀念儀式上遠端現身的門川大作(筆者提供)

2020年9月1日,是高雄市從「打狗」更名為「高雄」的百年紀念日。為了慶祝,高雄市立博物館特別打造了全新的常設展,並舉辦盛大的開幕典禮,典禮上,日本京都市長門川大作,以及京都右京區長北川洋一特別跨海拍攝一段影片,向全場滿滿觀眾,恭賀這個屬於「高雄一百」的好日子。

為什麼是京都市長及右京區長聯袂祝賀?因為在京都右京區有一座「高雄」山,在一百年前高雄改名時,當時治理臺灣的臺灣總督府選了這個與高雄原名「打狗」(Takao)日文讀音相同而漢字不同的名字,成為高雄全新的名稱,日本雖然還有其他地方叫做「高雄」,但以京都右京區高雄山最為有名,所以一般人都認為高雄之名就是來自京都。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開幕時京都市長門川大作隔海捎來祝福(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開幕時京都市長門川大作隔海捎來祝福(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在2020年的高雄市長補選中,高雄之名由來也被討論過,曾有人說高雄的命名是希望此地「又高又雄」,瞬間將高雄地名炒熱,教育部也立即在臉書中推出「歷史小教室」,說明高雄原名「打狗」,是當地馬卡道族語的閩南語音譯,因發音接近京都附近的高雄山(Takao),後來才被改名為「高雄」。可見京都之說也被官方認可。

實際上,當初臺灣總督府為何將「打狗」改成「高雄」,並沒有官方的正式說明。一百年前的改名,背後因素是臺灣地方制度的大變動,原本臺灣最高行政區域是「廳」治,經過長期討論及規劃後,臺灣總督府於1920年8月10日以府令第四十七號公佈新的行政區域調整,將原來12廳改制為成五州二廳,並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五州二廳以西部為主的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以及東部的花蓮港廳、台東廳。除此之外,隔了一個月的10月1日,也首次有台北、台中、台南三「市」的成立,這可說是臺灣行政制度改變最大的一年。

下一頁: 「打狗→高雄」、「阿緱→屏東」

關鍵詞

台灣 歷史 臺灣 高雄

王御風WANG Yu-Fong簡介與署名文章

王御風,1966年生,高雄科技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現借調服務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擔任館長。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職媒體、出版社、社區大學,著有《從淺野到台泥:臺灣第一的水泥廠》、《鳳梨罐頭的黃金年代》、《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一本就懂台灣史》等書,希望能將台灣歷史的故事,透過文字、影像等方式,傳達給各地的人們。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