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上):歷盡瘟疫、戰火和災害的千年歷史文化名城

文化 設計 觀光旅遊

橋爪紳也 [作者簡介]

自794年平安京始建,到1867年遷都東京,在這一千多年中,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文化政治中心。本文分為上下篇,追溯與東京、大阪並稱為「三都」的京都的歷史,介紹這座千年古都的魅力。

歷史文化遺產的寶庫

京都誕生了多種多樣的文化。有源自公家(貴族階層——譯注)和武家(武士階層——譯注)禮儀的文化,還有平民階層孕育出的生活文化等等,其豐富性、多樣性和成熟度都是世界罕有的。

但由於市區中心幾度燒毀,因此誕生于此的文化精髓便需要到京都市的郊區去尋找。各個時代的統治者修建的別院、離宮和寺院等散見於京都周邊,從建築物和庭園,佛教雕刻和障壁畫等美術文物,再到茶道、花道等傳統藝術,流傳至今的文化遺產無不訴說著各個時代的錦繡繁華。

古代來自大陸的渡來人的活動據點在太秦,這裡有因彌勒菩薩像而聞名的廣隆寺,嵯峨野有嵯峨天皇的離宮改建而成的大覺寺。現在,文化設施雲集的岡崎是從白河天皇建立的法勝寺所代表的寺院群發展起來的。

宇治有平等院鳳凰堂,它是將中國文化昇華為日本獨特的「國風文化」的象徵。平等院鳳凰堂建築樣式優雅,與因日野藥師而聞名的法界寺阿彌陀堂一樣,從中可以窺見在末法思想流行的平安時代末期,貴族階層是如何熱心于阿彌陀信仰的。

建造于平安時代的阿彌陀堂的代表性遺構,平等院鳳凰堂,京都府宇治市,2006年拍攝(時事)
建造于平安時代的阿彌陀堂的代表性遺構,平等院鳳凰堂,京都府宇治市,2006年拍攝(時事)

進入室町時期後,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試圖融合武家文化與公家文化,帶來了「北山文化」的繁榮。倒映在水池中的優美的鹿苑寺金閣,是將傳統的住宅樣式「寢殿造」與新傳來的禪宗寺院建築樣式折中融合的產物。

鹿苑寺金閣。從西園寺家受讓的別院按照足利義滿遺願改為寺院,京都市北區,2014年拍攝(時事)
鹿苑寺金閣。從西園寺家受讓的別院按照足利義滿遺願改為寺院,京都市北區,2014年拍攝(時事)

與此相對的,是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時期的東山文化的象徵,慈照寺銀閣。回游式庭院中有以「書院造」為原型的東求堂等建築物。此外,曼殊院、桂離宮、修學院離宮等多處數寄屋建築的精髓也在京都周邊得以保留。

慈照寺銀閣。足利義政修建的山莊「東山殿」,後根據其遺命改為寺院,京都市左京區,1998年拍攝(時事)
慈照寺銀閣。足利義政修建的山莊「東山殿」,後根據其遺命改為寺院,京都市左京區,1998年拍攝(時事)

在京都生活的人們依循平安京的原型「洛陽」,將秀吉改造後的市區起名為「洛中」,週邊的廣袤田園和近郊的群山叫做「洛外」。「洛中洛外」四個字可以很好地概括商鋪雲集的市區和廣袤的田園,這也就是京都的地理全貌。

無論在哪個時代,古人都喜歡對外來文化進行和風改造,讓其成為日本自己的東西融入本國文化。將各種文化進行混合、折中,不斷創造新奇的東西,然後經過時間的淬煉,逐漸融入京都傳統這一語境之中。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經略都被悉數埋在了這片被總括為「洛中洛外」的時空當中(接下篇)。

標題圖片:用俯瞰視角描繪了室町時代京都市內與郊區名勝的洛中洛外圖(Aflo)

關鍵詞

京都 傳統文化 日本史 祇園祭 京都議定書 京都市 金閣寺 銀閣寺

橋爪紳也HASHIZUME Shin’ya簡介與署名文章

大阪府立大學研究推進機構特別教授。該大學觀光產業戰略研究所所長。1960年出生於大阪中央區。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該大學碩士課程修畢。專門領域為建築史・都市文化論。工學博士。大阪府特別顧問、大阪市特別顧問。曾獲得日本觀光研究學會賞、日本建築學會賞、日本都市計劃學會石川賞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大京都現代主義遊覽》(藝術新聞社,2015年)、《旅遊業的城市設計》(鹿島出版會,2015年)、《大阪世博的戰後史》(創元社,2020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