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引以為傲的「江戶前鰻」與關西的鰻魚哪裡不一樣?:《守貞漫稿》(4)

歷史 飲食 文化

小林明 [作者簡介]

江戶時代的「四大美食」是蕎麥麵、壽司、天婦羅,以及鰻魚。其中鰻魚售賣的方式也跟現代大不相同,而且無論烹飪手法,還是味道,東(江戶即東京)西(大阪)都大相徑庭。從《守貞漫稿》對150年前左右的鰻魚飯的記載中可以窺見一二。

蒲燒的價格,從72日圓到2400日圓不等

江戶鰻飯 二百文——《守貞漫稿》畫了幅插圖,並在一旁寫了這樣一句話。

文章版頭用的便是這幅插圖。畫的是天保初期(1831)到慶應末年(1868),日本人吃的江戶「鰻飯」,也就是如今我們說的「鰻丼(鰻魚蓋飯)」。

按1文12日圓換算成現在的物價,是2400日圓,看來與現代的價值觀相當接近。

這種鰻飯是在米飯上「擺五六塊三四寸長的烤鰻段」。換而言之,長短9公分左右的鰻魚段放上5、6塊,再在上面蓋一層飯,「其上放六七小鰻」。大小合計十來個鰻魚段鋪上兩層,可謂分量十足。

另一方面,當時被稱為「棒手振」的行商人還單賣蒲燒鰻魚。棒手振商人挑著兩頭都掛著商品的扁擔,四處遊走叫賣。

圖中可以看到兩個穿著繩子的箱子,賣鰻魚的棒手振商人將箱子掛在扁擔兩頭,挑著扁擔在街頭穿行,遇到食客招呼「來一串」便停下,從箱子裡取出鰻魚,當場串起來,現烤現賣。

沿街叫賣烤鰻魚的棒手振商人。烤鰻魚香氣撲鼻,引得往來行人垂涎三尺。《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沿街叫賣烤鰻魚的棒手振商人。烤鰻魚香氣撲鼻,引得往來行人垂涎三尺。《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棒手振的烤鰻魚,京阪地區1串6文(72日圓),江戶是16文(192日圓)。鰻飯是餐廳級別的定價,而蒲燒鰻魚則是速食式的親民定價。京阪與江戶價格差距如此之大,是因為京阪的烤鰻魚無須去骨,而江戶則需去骨,貴在人事費上。

路邊攤「干見世」也賣鰻魚。描繪江戶鬧市區光景的《淨瑠理町繁花圖》中也有露天的鰻魚攤。一對夫妻模樣的男女守著料理台烤鰻魚,對面還有位可能是附近哪家的太太吧,手拿託盤前來購買。

雖然並未記錄價格,但既然是平民也吃得起的烤鰻魚,想必與棒手振定價相當吧。

在路邊攤放上菜板現殺現烤鰻魚的夫婦,一幅如今再也看不到的光景。《淨瑠理町繁花圖》國會國立圖書館藏
在路邊攤放上菜板現殺現烤鰻魚的夫婦,一幅如今再也看不到的光景。《淨瑠理町繁花圖》國會國立圖書館藏

下一頁: 江戶前鰻是絕無僅有的品牌貨

關鍵詞

飲食文化 江戶時代 鰻魚 飲食 江戶前 上方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