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早在當年的江戶就是便捷親民的速食:《守貞漫稿》(3)

文化 社會 歷史 飲食

小林明 [作者簡介]

壽司去哪裡吃?壽司店?還是回轉壽司抑或是叫Uber Eats外賣送到家裡?你知道嗎?事實上在江戶時代,吃貨就已經有去高級店裡吃、去平價店裡吃、點外賣這3種選項可供選擇了。

當年壽司也是速食

《俳風柳多留》(文政年間)裡有一首川柳:「看似妖術師,手勢動作像結印,握的是壽司」

說的是捏握壽司的手勢很像妖術師念咒時結手印的樣子。當時的「老江戶」似乎視壽司師傅為咒術師。

與兵衛是提著岡持盒邊走邊賣「外賣壽司」和在路邊開店搞「壽司店」的先驅。此外,在「路邊攤」賣速食的這種業態,可以說是親民壽司店——回轉壽司的起源吧。

其中,站在路邊攤前吃壽司,即江戶速食的這點非常有趣。

《守貞漫稿》中有記載:「屋台見世(路邊攤)專賣鮓(壽司)、天麩羅(天婦羅)。(中略)鮓和天麩羅之屋台見世,夜行繁盛之所,每町各三四處。」

與兵衛壽司的成功引來許多壽司店的跟風,然而狹窄的江戶町人地界,可供開店的土地也很少,因此業態以容易上手的路邊攤為主。
在兩國、淺草、門前仲町等鬧市區擺攤的壽司店的繪畫,《繪本江戶爵》(喜多川歌磨畫/天明6年)中就有。雖然不是多講究的店面,但可以當場選擇喜歡的配料讓壽司師傅當場現做,這點跟現在的回轉壽司有異曲同工之妙。

鬧市區的壽司攤。配料整齊擺放,顧客現點配料,站在裡面的師傅現握壽司(《繪本江戶爵》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鬧市區的壽司攤。配料整齊擺放,顧客現點配料,站在裡面的師傅現握壽司(《繪本江戶爵》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此外每到某些節氣都會有露天活動,這些活動上也能看到壽司攤的身影。二十六夜待(舊曆1月7月的26日舉辦的賞月活動),高輪的海岸邊就有密密麻麻的路邊攤,壽司攤也是一家挨著一家。

二十六夜待當天高輪盛景。商家擺出了許多路邊攤,熱鬧非凡。畫面中央偏左可以看到平假名寫著「すし(寿司)的攤販。(《東京名所之內 高輪廿六夜之圖》味之素食文化中心藏)」
二十六夜待當天高輪盛景。商家擺出了許多路邊攤,熱鬧非凡。畫面中央偏左可以看到平假名寫著「すし(寿司)的攤販。(《東京名所之內 高輪廿六夜之圖》味之素食文化中心藏)」

《守貞漫稿》中也能看到人拿著塞滿握壽司的餐盒邊走邊賣的圖。在舉辦活動的日子裡,從壽司攤往宴席上送壽司外賣也是壽司店的工作,外賣小哥負責奔跑送貨。如今在賞櫻時節,外賣披薩也會直接送到露天的宴會會場,外賣壽司跟這個完全是一樣的操作。

邊走邊賣壽司的「鮨賣」。負責接訂單和配送(《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邊走邊賣壽司的「鮨賣」。負責接訂單和配送(《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所以說,早在200年前就有做速食和外賣的壽司店了。不用親自去裝潢精美的壽司店,在家裡或室外也能輕易愉快地吃到壽司——看來「老江戶」們對壽司的喜愛不是現在才開始的。

※文中的「壽司」「鮓」「鮨」都讀作「Sushi」。本文涉及文獻的,則沿用文獻裡的表記方式「鮓」和「鮨」,除此之外都用大家熟悉的「壽司」。

標題圖片:《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圖片加工而成

關鍵詞

江戶 壽司 速食 江戶前壽司

小林明KOBAYASHI Akira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