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源泉‧中二病

生活 娛樂 動漫 語言 臺灣香港

「我是宅女,也是中二病」──以日文進行文學創作的臺籍作家李琴峰,其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本文由李琴峰自寫自譯,介紹這些與她的日文學習歷程關係密切的「宅女經歷」。

邊唱動漫歌邊學日文

我的語言成長歷程也受到不少宅系興趣的影響。

那時國二,我住在臺灣某個找不到日文老師的鄉下地區,開始自學日文。最初學會的假名文字不是平假名,而是片假名──這是因為神奇寶貝的日文名字都是片假名的緣故。已是國中生的我當然有些英文基礎,因此像傳說中的鳥類神奇寶貝「急凍鳥(フリーザー)」、「閃電鳥(サンダー)」、「火焰鳥(ファイヤー)」,日文名字的英文來源「freeze」、「thunder」、「fire」我都認識,我便是根據英文的發音來倒推片假名的發音,進而強化記憶的。也因此,像是英文的「-er」往往在日語中會變成長音,這類音韻法則我在當時便已察覺。

平假名的記憶則主要仰賴動漫歌。作為一個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我自行上網找來附帶羅馬拼音的日文五十音表,再下載神奇寶貝片頭曲的影片來看。影片下方會標示日文歌詞,我就對照五十音表,一個字一個字地打進word,再在歌詞下方標註羅馬拚音,若歌詞裡有漢字則用中文輸入法輸入。完成之後便把歌詞印出來,一遍一遍地唱,唱久了假名文字也就記熟了,還認得了些像是「君」、「好き」、「少年」、「物語」等日文基礎詞彙和漢字念法。大概同一時期開始,我看動畫也不聽中文配音了,若電視臺提供日文原聲我都會切換至日文,沉浸於其發音之美。

剛開始學日文時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動漫歌歌詞,仔細一看錯誤還挺多。當時假名是使用「櫻花輸入法」輸入,因此現在的電腦無法顯示(筆者攝影)
剛開始學日文時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動漫歌歌詞,仔細一看錯誤還挺多。當時假名是使用「櫻花輸入法」輸入,因此現在的電腦無法顯示(筆者攝影)

稍微熟稔後,我也找了《名偵探柯南》、《犬夜叉》、《棋靈王(棋魂)》的歌曲來唱,舉凡倉木麻衣〈Time after time ~花舞う街で~〉、V6〈CHANGE THE WORLD〉、dream〈Get Over〉都是那段時間邂逅的充滿回憶的名曲。歌詞的意思雖看不懂,但只要認得假名發音就能唱得像個樣子,這令我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當時我的英文程度仍高過日文,英文歌卻不大會唱,整天都在唱日文歌。「翼」、「羽ばたく」、「支える」、「巡り逢う」、「霞む」、「告げる」、「絶やす」這些詞彙與漢字念法都是唱歌學會的,雖然文法還不懂多少,詞彙能力倒頗高。且因為懂得舉一反三,比如說在歌詞裡遇到「霞む」這個詞,便能立刻聯想到《神奇寶貝》的登場人物小霞(カスミ),進而加強記憶、逐步建構屬於自己的語言體系。

開始接觸像《灼眼的夏娜》、《涼宮春日的憂鬱》、《幸運☆星》這類較小眾的宅系動漫是比較後來的事,上高中之後開始在外獨居時。這些動畫也給了我不少刺激。當時除了高中學業外,我也到日文補習班開始接受正規日文教育,每週上一到兩次課。沉浸在那些動畫中(儘管會被同學當成阿宅排擠)對我的日文學習成效有著相當正向的影響。上大學後有更多時間,我常在看動畫之餘,練習把喜歡的臺詞聽寫下來,在這重複練習的過程中,聽力與寫作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既是宅女,當然造訪過秋葉原的女僕咖啡廳。女僕幫我在蛋包飯上畫圖(筆者攝影)
既是宅女,當然造訪過秋葉原的女僕咖啡廳。女僕幫我在蛋包飯上畫圖(筆者攝影)

下一頁: 語言的寶石盒使我成為了作家

關鍵詞

御宅 臺灣 日語 動漫 日語學習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