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林正丈的「我的臺灣研究人生」

我的臺灣研究人生:「李登輝將成為臺灣的沙達特」

政治外交

若林正丈 [作者簡介]

我從香港觀察當時的臺灣,正經歷著時代的巨大變遷。在那之後成為臺灣首位民選總統的李登輝,當時其名字也開始出現在蔣經國接班人的預測名單上,但並未被視為有力的接班人。其中,有人曾預言李登輝若登上總統寶座,將如埃及的偉大政治家沙達特,突然丕變。

蔣經國「向前方逃走」

其後,我見招拆招式地學到了比較政治學的用語「向前方逃走」。威權主義體制的領導人在內外情勢皆不利之際,會因應由下而上的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做出微小零碎的讓步,試圖為政權延命。若將自由化和民主化當作前方,微小零碎的讓步便可以說是「向前方逃走」。我在之後的著作裡,便將蔣經國晚年的政治決策類比為「向前方逃走」。

雖然前回連載已經提及,我在香港結識的臺灣人吳鴻裕先生,在1985年2月初那個時間點,曾經預測「(這個江南事件)或許可能要了(國民黨的)政權性命」。若回顧事件之後的演變,他的預測是否準確?以短期來說,由於安然度過了江南事件的危機,因此答案是No吧。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答案是Yes,同時也是No。Yes的原因在於,國民黨最終仍於2000年總統選舉敗給了民進黨的陳水扁而失去政權;No的原因則是允許民進黨在1986年創黨,並在1987年解除戒嚴令,在突破政治禁忌之後的民主化過程裡,國民黨仍然長期執政之故。在那個過程之中,李登輝在國民黨內的權力鬥爭中獲勝,才能「成為臺灣的沙達特」,不過或許是蔣經國晚年著手策劃「向前方逃走」的戰略生效,而李登輝或許正是那位適合執行戰略的最佳人選。

如同表達臺灣民族主義的口號「臺灣前途由住民自決」在1983年選舉場上登場,引發爭論的已非單純的自由化、民主化的問題。李登輝當時身為「黨中資歷尚淺的農業經濟學者,榮獲蔣家強人拔擢的臺灣人,加上有共產黨脫黨經歷且基督徒」如此複雜的身份特性,對於領導「向前方逃走」戰略來說,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特質。

在將此回專欄的稿件交付編輯部之後,李登輝先生於7月30日晚間逝世,享年97歲。在此致上深厚的哀悼之意,同時衷心地為逝者默禱祈福。我接受報章媒體的採訪而撰寫了一篇評論,該篇短文題為「李登輝先生奔馳越過的窄道與高牆」(李氏が駆け抜けた細い道と高い壁),文中我也曾提及「李登輝是臺灣沙達特」的說法。在我任職香港時期後的好幾年,我才有機會得以直接與李登輝先生會面,關於那些往事,接下來將依序娓娓記下。

標題圖片:「新約教會」高舉抗議標語的行列出現在1985年11月臺灣地方選舉的「黨外」勢力演講會上的景象(筆者攝影)

關鍵詞

臺灣 研究 若林正丈

若林正丈WAKABAYASHI Masa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該臺灣研究所學術顧問。生於1949年。1974年獲得東京大學國際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該校社會學博士學位。1994年起任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等職,2010年至2020年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1995年4月-1996年3月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6年4月-6月任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書有《臺灣的政治——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戰後史》(東京大學出版會,2008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