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林正丈的「我的臺灣研究人生」

我的臺灣研究人生:「李登輝將成為臺灣的沙達特」

政治外交

若林正丈 [作者簡介]

我從香港觀察當時的臺灣,正經歷著時代的巨大變遷。在那之後成為臺灣首位民選總統的李登輝,當時其名字也開始出現在蔣經國接班人的預測名單上,但並未被視為有力的接班人。其中,有人曾預言李登輝若登上總統寶座,將如埃及的偉大政治家沙達特,突然丕變。

接班人問題的起源──蔣經國的總統任期與長年痼疾

1980年代初期,我戰戰兢兢地「進入」了臺灣政治的「狀況」之中,最初見到的是由下而上的民主運動,以及在政府鎮壓之下開始興起的嶄新民族主義。赴香港任職後,我廣泛閱讀英文和華文報紙,其中時常躍入眼簾的是橫跨太平洋的國際醜聞──江南事件的相關報導。或許這是事後諸葛,但我恰巧見證了國民黨政權的危機,一黨獨大的統治體制開始動搖。當時,危機以獨裁者蔣經國接班人問題的形式,浮現於世人眼前。

蔣經國(1910-1988年)的權力最終由李登輝(1923-2020年)承繼的歷史劇碼,牽涉到政治體制轉換與臺灣和美中的關係,演變成長篇故事,未來若有新資料出土,或是新的視點出現,將會出現新的長篇論述。在敘事充分成為「歷史」之際,後世未能共有當時相同時空的人們,又將如何談論?我對此感到興味盎然。但在此回,請容我僅記下自己這個初出茅廬的觀察家於1985年間在香港的所見所聞。

蔣經國的接班問題會浮上檯面,與他長期以來的糖尿病惡化有所關聯。蔣經國在1980年1月,因為接受前列腺手術入院約1週,隔年7月底因眼疾再度入院治療,1982年2月又因網膜症入院接受診治。接著在同年11月,公佈了蔣經國的病症是糖尿病引發的末梢神經炎。當時臺北的消息靈通人士似乎都一致認為,蔣經國將不久於人世。

翻開當時的訪臺筆記,1982年夏天訪臺之際,曾聽聞下荒地修二先生(時任交流協會總務部長)的觀察和預測,主要認為蔣經國無法撐到1984年的總統選舉,若他在任內過世,首先將依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由副總統謝東閔(臺灣本省人)繼任總統一職,而問題在於,臺灣政局之後將會如何發展。此處言及的總統選舉,並非現在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臺灣在民主化之前,總統和副總統由國民大會(已於2005年廢除)選出,而國民大會的代表大部分是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時期所選出的代表,也就是所謂的「萬年國代」,僅有一小部分是經由1972年之後導入的「增額選舉」制度選出的代表。1975年蔣介石過世後,時任副總統的嚴家淦在剩餘任期內繼任總統,蔣經國在1978年指名前述的謝東閔為副總統,而獲選為總統。由於任期為6年,因此時程上應該預定在1984年春天,由國民大會進行總統改選。

《縱橫》雜誌1982年7月號刊載了「誰是蔣經國的接班人?」的文章(筆者提供)
《縱橫》雜誌1982年7月號刊載了「誰是蔣經國的接班人?」的文章(筆者提供)

事實上,在我1982年夏天即將訪臺前夕,臺北的政論雜誌《縱橫》1982年7月號上,曾刊載一篇由政治評論家耿榮水先生以筆名徐策所撰寫的文章「誰是蔣經國的接班人?」,在當時掀起一陣熱議。前述下荒地先生的預測,應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順帶一提,當時耿先生提出的接班人首選是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1913-2006年),接著是蔣彥士(時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王昇(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緯國(蔣經國弟,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林洋港(本省人,內政部長)。

但孰能料到蔣經國之後隨即恢復健康,在他重獲活力之後,首先要求在自己住院期間被認為大肆擴權的王昇將軍出使巴拉圭,並指名李登輝擔任自己在1984年總統選舉的副手,接著更任命當時的中山大學校長李煥──為了負起1977年地方選舉敗選的責任而遭免除國民黨要職──為教育部長,使其重返中央權力核心,蔣經國著手進行了各種政治上的重新安排。江南事件便是發生在這些安排施行不久之後,下屬對「黨國愚忠」而引發的棘手事件。

下一頁: 蔣孝武才是真正接班人的說法?

關鍵詞

臺灣 研究 若林正丈

若林正丈WAKABAYASHI Masa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該臺灣研究所學術顧問。生於1949年。1974年獲得東京大學國際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該校社會學博士學位。1994年起任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等職,2010年至2020年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1995年4月-1996年3月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6年4月-6月任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書有《臺灣的政治——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戰後史》(東京大學出版會,2008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