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林正丈的「我的臺灣研究人生」

我的臺灣研究人生:在香港以筆名書寫「江南暗殺事件」

政治外交

若林正丈 [作者簡介]

國民黨在臺灣的獨裁體制面臨轉機,可謂1984年載入史冊的「江南暗殺事件」。由於書寫領導人蔣經國的傳記,定居美國的華裔作家遭到臺灣特務機關派出的殺手殺害,導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展開偵查搜索的事件。筆者在香港任職時得知事件發生的消息,持續關注事件在臺灣和香港引起的後續發展。

中英聯合聲明發表不久後,正旅居香港

如前所述,我受到前輩的推薦,獲得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聘為專門調查員,從1985年1月開始到隔年3月在香港任職。由於小兒子才1歲,所以連同家人前往香港,但回國之後,對於那段時間卻毫無記憶。幾年後,在用餐時談到香港的愉快回憶時,只有自己哭喪著臉說「我都不記得了」。這實在太可憐了,為了和大家共享香港記憶,因而前往香港進行4天3夜的觀光旅遊。那段歡樂回憶時常浮現心頭。

在香港任職期間,曾二度前往臺灣出差。翻開陳舊的護照,第1次的時間是從5月20日到27日,而第2次是從11月12日到19日。前者是為了採訪江南事件(後將詳述),該事件從前年秋天開始已經成為當時臺灣政局和臺美關係的焦點;而後者的目的則是為了採訪臺灣的地方選舉(當年11月16日舉行投票)。

這次開始想要分3次書寫任職香港期間關於臺灣研究的回憶,也會簡短觸及香港的種種。前往香港赴任之際,前年12月19日中英對於香港地位的協商剛成形,正是共同發表聯合聲明過後不久。聲明的主要內容為包含香港島、九龍、新界將在1997年7月1日共同回歸中國,中國承認香港的「高度自治」,採「一國兩制」,承諾50年不變,直到2047年。當時我便是來到了剛進入回歸中國過渡期的香港。

由於進入過渡期,遙望著香港即將回歸中國,英國當局積極地拓展香港居民的政治參與,設置區議會及推動普選,因應如此情勢,香港也開始出現幾個民間團體。雖然當時我並無著手進行香港研究的打算,但受到同時期臺灣的「草根民主」之動向所吸引,因此也曾會見那些團體的相關人士進行採訪。

旅居香港大約1年3個月的時間,結束後回到日本,剛好因為在香港待了一段時間,便獲邀在大學前輩的午餐聚會上,簡單地分享自己的香港經驗。其實幾乎已經記不得當時到底說了什麼具體內容,不過唯一記得的是,我的一個論點在席上受到「斥責」。當時我提到,從中國的態度來看,香港民主化的展望不明朗,最後認為所謂的香港回歸,不過是殖民統治者由倫敦換成北京罷了。我受到的「斥責」便是因此而來。

「斥責」所持的論點說到底非常理所當然。所謂的①「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由於中國本身經濟發展需仰賴香港發揮的機能,因此可以信任;②香港人追求經濟發展,並不關心政治,因此民主化云云只是英國即將被逐出香港所做的表面功夫。這些都是當時相關專家之間的主流見解。中國共產黨不願香港的政治民主化,從這個理所當然的事實來看,我說「只不過是統治者換人罷了」或許有些太過。但從那之後經過30多年,無論是①或②都已經完全改變。看起來堅定不移的事物瞬時徹底改變。現在香港雖然有人極度渴望追求自由和民主,但共產黨不願民主化這個「理所當然的事實」已成為一道銅牆鐵壁,阻擋在他們面前,就如同美中「新冷戰」已確實展開一般。

但回顧過往,當時香港尚未進入事物大幅轉變的時代,反而是臺灣正逢時代巨變。我便在這個距離臺灣飛航時間1個小時、進入過渡時期的英國殖民地,觀察臺灣的種種變化。無論臺灣還是30多年後的香港,變化的關鍵都在於「民主」。

下一頁: 學會「臺灣新聞的閱讀法」

關鍵詞

臺灣 研究 若林正丈

若林正丈WAKABAYASHI Masahiro簡介與署名文章

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該臺灣研究所學術顧問。生於1949年。1974年獲得東京大學國際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該校社會學博士學位。1994年起任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等職,2010年至2020年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臺灣研究所所長。1995年4月-1996年3月任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06年4月-6月任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書有《臺灣的政治——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戰後史》(東京大學出版會,2008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