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統治時代 臺灣韓石泉醫師筆下的臺南大空襲

社會 文化 國際 歷史 臺灣香港

大洞敦史 [作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臺灣各地進行猛烈空襲。至今殘留彈痕的建築物、碉堡、防空壕等也隨處可見。1945年3月1日,臺南市遭遇大規模空襲,經營韓內科醫院的韓石泉痛失愛女,建築物和所有財產一夕之間全毀,他家人連夜逃離戰火延燒的市街,疏散到郊外避難。筆者來到戰後在原地重建的醫院,訪問韓良誠院長有關當時的空襲記憶。臺灣民眾過去受到日本的殖民統治,飽嚐難以用筆墨或三言兩語道盡的辛酸,依然對日本和日本人投以溫煦的目光,身為日本人的筆者該如何回應呢?

該如何回應臺灣人的親切

對於生於東京、現年30多歲的筆者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是「很久以前的事」。電影或漫畫裡面描寫的戰爭,與目前所在的世界之間有著鴻溝,但是這一條溝在移居臺南後的9年間逐漸消弭。發生於75年前的空襲爪痕至今仍深刻烙印在這座古都和居民的心中。

每次聽到上一輩的臺灣人講述過去經歷過的慘痛體驗,都讓一直以來只看臺日關係好的一面的我有所省思。即使日本在統治臺灣的期間內推動醫療普及化、改善公共衛生、投入治水工程等諸多方面,確實功不可沒。然而,看到被戰火燒得滿目瘡痍的市街照片,以及聆聽好幾位倖存者親口見證的人間煉獄,是不管怎麼做都無法彌補的歷史傷痛。

而且,有一個疑問在筆者的腦中盤旋已久,就是受到日本殖民統治且被戰火波及的臺灣民眾及其子孫,為什麼可以對筆者、對日本人如此親切呢?

大多數到訪過臺灣的日本人都感受到臺灣人對日本和日本人的親近感。還有在2011年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時,台灣人民捐出了超過200億日圓的善款。身為居住在臺灣的日本人,該用什麼樣的心境去面對他們超乎常情的親切呢?

現在筆者所想到的,第一是保持求知慾,持續探索有關過去的戰爭歷史;第二是堅持追求和平的信念,不讓任何一個國家再發動戰爭。

我也在內心裡,種植椰子吧。是一棵向過往紮根,朝著未來伸展的椰子樹。

種植在炸彈落下處的椰子樹(筆者拍攝)
種植在炸彈落下處的椰子樹(筆者拍攝)

標題圖片:韓石泉和莊綉鸞的婚禮。於臺南公會堂(韓良誠提供)

關鍵詞

台灣 空襲 日本統治時代 台南 醫師

大洞敦史DAIDO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84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2012年移居臺灣臺南市,蕎麥麵餐廳「洞蕎麥」經營5年後,設立「鶴恩翻譯社」。著書有《遊步臺南》(繁體書,皇冠文化)《臺灣環島―南風のスケッチ》,日譯書《フォルモサに吹く風》(福爾摩沙三族記)《君の心に刻んだ名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湾 和製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記憶》(台湾老花磚的建築記憶)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