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統治時代 臺灣韓石泉醫師筆下的臺南大空襲

社會 文化 國際 歷史 臺灣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臺灣各地進行猛烈空襲。至今殘留彈痕的建築物、碉堡、防空壕等也隨處可見。1945年3月1日,臺南市遭遇大規模空襲,經營韓內科醫院的韓石泉痛失愛女,建築物和所有財產一夕之間全毀,他家人連夜逃離戰火延燒的市街,疏散到郊外避難。筆者來到戰後在原地重建的醫院,訪問韓良誠院長有關當時的空襲記憶。臺灣民眾過去受到日本的殖民統治,飽嚐難以用筆墨或三言兩語道盡的辛酸,依然對日本和日本人投以溫煦的目光,身為日本人的筆者該如何回應呢?

在炸彈落下處種植椰子樹

2020年6月,筆者拜訪了韓內兒科診所,韓良誠院長用他一貫的柔和笑容上前迎接。採中空設計的中庭種了一棵高聳的椰子樹,院長站在樹旁用流暢的日文說:「炸彈就是落在這裡,為了不讓記憶風化,後來種了這棵樹。」筆者之前已經多次造訪,但是第一次知道原來這棵樹有這樣的故事。

我接著詢問:「防空壕在哪裡呢?」院長往裡面走,在距離椰子樹約20公尺的地方,有座擺放著小型白馬雕刻的假山(庭園造景)。

「那個時候真的很不可思議,應該說是神明的旨意吧,平常懶得動的母親唯獨在這一天躲進防空壕,一關上門,就在那一瞬間落下的炸彈爆炸了。過了半小時還是一小時之後,去到外面,大家的臉都佈滿沙塵,只有鼻孔下面因為吸入煙霧而出現了兩條黑色的線。」

院長也告訴我發現胞姊淑英遺體的地方,在醫院裡面最角落處,現在種植著各種花草的寬闊庭園的一角,旁邊有池塘,還有一對美麗的鴛鴦在水面上悠游。這一天,院長分享了很多往事,其中他表情嚴肅,眼眶濕潤的說了這一段話:

「這場空襲,我最不能夠理解的是為什麼美國可以如此殘忍。破壞軍事設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為什麼在民眾手無寸鐵的住宅區投下炸彈?而且還是用燃燒彈轟炸,再怎麼想都覺得太超過了。」

在空襲中全部燒毀的韓內科醫院(《韓石泉回想錄》發行紀念演講會小冊子、筆者提供)
在空襲中全部燒毀的韓內科醫院(《韓石泉回想錄》發行紀念演講會小冊子、筆者提供)

韓內兒科診所的現貌(筆者拍攝)
韓內兒科診所的現貌(筆者拍攝)

韓良誠院長。位在父親恩師堀內次雄校長的銅像前(筆者拍攝)
韓良誠院長。位在父親恩師堀內次雄校長的銅像前(筆者拍攝)

下一頁: 該如何回應臺灣人的親切

關鍵詞

台灣 空襲 日本統治時代 台南 醫師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