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統治時代 臺灣韓石泉醫師筆下的臺南大空襲

社會 文化 國際 歷史 臺灣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臺灣各地進行猛烈空襲。至今殘留彈痕的建築物、碉堡、防空壕等也隨處可見。1945年3月1日,臺南市遭遇大規模空襲,經營韓內科醫院的韓石泉痛失愛女,建築物和所有財產一夕之間全毀,他家人連夜逃離戰火延燒的市街,疏散到郊外避難。筆者來到戰後在原地重建的醫院,訪問韓良誠院長有關當時的空襲記憶。臺灣民眾過去受到日本的殖民統治,飽嚐難以用筆墨或三言兩語道盡的辛酸,依然對日本和日本人投以溫煦的目光,身為日本人的筆者該如何回應呢?

臺南名醫韓石泉與其子女

大約3年前左右,兩位彬彬有禮的紳士和一位婦人前來訪問筆者,手上拿著兩本書,如此說道:

「這是家父親筆寫的自傳,裡面詳細記載了過去臺南發生的事,包括戰爭的經過。日文版想送給您,中文版送給您的太太。」

當晩,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這本贈書。中文書名是《六十回憶》(望春風出版),而日文版的書名為《韓石泉回憶錄 一位醫師見證的臺灣近現代史》(暫譯)(韓良俊編注、杉本公子・洪郁如編譯、ARM出版)。

韓石泉(1897-1963年)是活躍於日本統治時代到戰後的醫師、政治家。父親是清朝的知識份子,少年時代就在父親開設的私塾學習漢文,之後在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受到被稱為臺灣醫學界之父的堀內次雄校長薫陶。1920年代,參加過像演講及戲劇等非暴力抗日民族運動,被逮捕.拘留(判決無罪)。與夫人莊綉鸞結婚是透過在當時還很罕見的自由戀愛,並且是在臺南公會堂舉行隆重洋式婚禮,男方穿著燕尾服,女方穿白色婚紗。1928年,在臺南市內開設韓內科醫院(現・韓內兒科診所)。1930年,因1歲長子罹患肺炎夭折,在思索生與死之間的最後,選擇了信仰基督教。像這樣接觸過清朝式的教育、日本人的薫陶、還有基督教教義的韓石泉,在當時的臺灣社會裡算是最具開明思想的人,有堅持信念的氣概與奉獻精神。

夫妻倆生育有七男四女,那天來訪問筆者的是三男良誠夫婦與四男良俊。生於1934年的良誠是韓內兒科診所的院長,即便是現齡86歲也每天親自為患者看診,同時兼任臺灣YMCA(基督教青年協會)的理事長、私立光華高中的會長,甚至是專為高齡者提供照護的「老人醫院」成立規劃的發起人而四處奔走,是個充滿活力的人。

良俊是臺灣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在日本大學與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口腔外科學教室)留學後,長年以口腔癌預防或檳榔防制運動的旗手而活躍。還有,次男良信定居夏威夷,是數學家。良信夫妻以及次女淑馨,日後都經常光顧洞蕎麥麵店。日文版的《韓石泉回憶錄》的附錄裡,刊登了韓家兄弟姊妹對父親的追悼文,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韓家人的團結一心與從父親那裡繼承的利他心。

韓石泉和莊綉鸞的婚禮。於臺南公會堂(韓良誠提供)
韓石泉和莊綉鸞的婚禮。於臺南公會堂(韓良誠提供)

下一頁: 1945年3月1日的大規模空襲

關鍵詞

台灣 空襲 日本統治時代 台南 醫師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