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逝世25周年紀念――悼念時代風雲歌后

社會 生活 娛樂 歷史 臺灣香港

有亞洲歌姫之稱的鄧麗君(英文名為Teresa Teng)逝世,今年5月屆滿25週年,電視臺等也盛大播出特輯節目。至今在亞洲仍擁有超高人氣的鄧麗君,紀實作家平野久美子長年持續進行取材,寫下《鄧麗君之夢: 華人歌星傳說》(暫譯)一書,揭露她鮮為人知的家族故事。

2020年5月8日,適逢鄧麗君逝世25週年,我一邊聽著自海內外購買收藏的鄧麗君CD,再次為她的歌聲深深著迷。背負著宿命般的歷史,因出生的時代背景、場所和環境而沉澱的悲哀、愛恨、鄉愁、憧憬等複雜的心境經過昇華,巧妙地透過歌詞傳遞出許多訊息的鄧麗君,即使在歿後25年,人氣仍歷久不衰,熱門歌曲在各國被傳唱下去,也是因為她是具有言靈之力的稀有歌手吧。

現在依然會想起在鄧麗君逝世20週年的2015年發生的事。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鄧麗君的母方親屬位在中國陝西省的墳墓。

「歡迎祭拜,你是第一個來到這裡的日本人啊。」

雖然被周遭的人如此催促著,手拿著線香,無法壓抑內心湧上的情感。鄧麗君生前熱切盼望能夠回到祖國掃墓,卻無法實現願望。

長至膝蓋的牛筋草和狗尾草在寒風吹拂下窸窣作響。我深呼吸了一口氣之後,在龜甲墓前行叩拜之禮,墓碑上刻著十字架。

顯妣
聖名:馬利亞
趙張守鑫大人之墓
孝女 趙素梅 素桂、素亭 敬立
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

我的視線片刻間離不開那尊墓碑,上面刻著「馬利亞」,原來祖母居然是天主教徒啊......。演藝圈用的英文名Teresa Teng是鄧麗君自己取的,但有說法指來自對德瑞莎修女(1910-1997)的敬愛,或者是她上教會時的洗禮名。

鄧麗君祖母張守鑫之墓(筆者攝影)
鄧麗君祖母張守鑫之墓(筆者攝影)

1991年,鄧麗君在巴黎接受專訪時,表示比起父親,自己更受到母親的強烈影響。「歌姬」的,要解開這位打動人心的歌唱能力,不只是被稱為「silky voice」甜美而有韻味的歌聲及精湛的表演技巧,關鍵在於鄧氏一家背負的歷史。如同她繼承了母親的好歌喉,鄧麗君的精神世界可能也受到母方的DNA影響吧,站在墳墓前的我如此想道。

祖父母的足跡

根據母方親戚表示,鄧麗君的祖母張守鑫(1904-1974年)是在爆發日俄戰爭的那年,出生於山東省東平縣。從纏足來看,應該生長於富貴人家。15、6歲的時候,與前途似錦的同鄉青年結為連理,之後生下3個女兒。

鄧麗君的祖父趙守業(1900-1943年)是出生於北京發生義和團事件的1900年。自幼聰明伶俐,虛歲11歲時,被清朝政府選拔為最後的公費生,去過英國留學。當初預計留學2年,但是1911年發生辛亥革命,不到1年就被迫回國。

然而,他活用那時學到的英文,之後在山東省港口的關稅處工作,從事電信業務。不久後,搬遷到現在的黑龍江省,晉升到哈爾濱電信局局長一職。但是,好景不常,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日本軍進駐,他離開局長的位子,帶著妻女移居到河南省的開封市。

當時的哈爾濱大街(筆者提供)
當時的哈爾濱大街(筆者提供)

「祖父在1943年病死於開封市。祖母當時才39歳,生活過得非常辛苦。」

我想起了鄧麗君的大哥鄧長安說過這一段話。

丈夫死後,守鑫帶著12歳次女與9歳么女,搬到長女婚後居住的西安。當時的西安還不在日本軍的支配下,非常偶爾的才會出現日本軍機空襲。母女就借住在國民黨相關的人集居的村莊裡。

我在2018年到訪了她們當時落腳的村莊,那是在山腳下的聚落。漫步在街上,感覺自己暴露在來自四面八方的視線裡,可以窺見對外來客有所警戒的封閉生活,市區驚人的經濟發展在這裡完全感受不到,就像是被人遺忘的村莊。

繼長女嫁人之後,不久次女素桂(1927-2004)也結婚了。對象是國民黨士兵鄧樞(1915-1990年)。在河北省大名縣出生的他是獨生子,父母早逝,從小就被寄養在父方的親戚家。自軍隊的幼年學校畢業後,即進入軍隊當兵。

1931年發生柳條湖事件導致中日間的戰爭越演越烈,鄧樞在山東省、遼寧省參戰,好像是擔任後勤的工作。1945年日本一戰敗,緊接而來的是國民黨軍與共產黨軍進入正式交戰。1949年,毛澤東率領的共產黨軍贏得勝利,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軍和家眷及其相關人員、排斥共產黨政權的實業家及市民等數百萬的難民,逃往香港、臺灣、東南亞各國、美國等地。局勢極為混亂之中,帶著兩稚子倉皇逃難的趙素桂經歷了多大的苦難可想而知。鄧氏一家也在1949年從汕頭搭船到臺灣,但是她壓根兒沒想到這一離開是和母親的永別。

鄧氏一家從北部的基隆港上岸,在臺北的收容所待了一陣子之後,輾轉於桃園、宜蘭、羅東、雲林、臺東、屏東、臺北等各地的眷村。鄧樞為了生活從軍中退役,並且開始做起販售白米、雜貨等生意,但是不如預期,生活艱苦。其間,他們生了第四個小孩,也就是誕生於1953年的女兒鄧麗君。喜歡唱歌的素桂將戰前的流行歌曲到讚美詩歌當成搖籃曲,孩子因而從小耳濡目染。被迫離開故鄉,內心因不知道何時能夠回家而受創,她應該是懷著百感交集的心情,哼唱著山東省的民謠等歌曲吧。

鄧麗君家族合影(筆者提供)
鄧麗君(前排右一)和家人合影(筆者提供)

一家人在臺灣過著艱苦的生活時,長女素梅待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中國,三女素亭則是嫁到美國,各自展開了戰後的生活。另一方面,三姊妹的母親張守鑫則借住在西安市內某座廟宇的一間僧坊,在門前販賣線香和金紙勉強維生。

我曾經多次拜訪那座廟宇,但是後面的僧坊是水泥建造的粗糙長屋,或許是為了防雨,並在屋頂上加蓋了塑膠浪板。

「被母親拜託要好好照顧祖母,所以經常去到廟裡。現在的僧坊和那個時候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相當於鄧麗君表妹的許小姐一邊介紹,不時發出感嘆。張守鑫是在1974年過世的。當時已成為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的巨星的孫女鄧麗君,就在祖母過世的那一年,一償夙願在日本出道。

與鄧麗君的邂逅

1970年代末,鄧麗君在日本歌壇占有一席之地,中國開始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來自香港和臺灣的流行歌曲也隨之湧入。但是,擔心西方墮落思想在國內擴大的共產黨,於1983年推行「清除精神汙染運動」。以鄧麗君的歌曲為首,香港和臺灣的歌曲是靡靡之音,帶有情色而被檢舉,聽歌和持有錄音帶是被禁止的。然而,有許多中國人還是在暗地裡繼續聽鄧麗君感性甜美的歌聲,人氣甚至擴散到全國。

到墳墓祭拜的隔天,拜訪了許小姐的家,她說有重要的回憶紀念品要給我看,便拿出了1970年代製的卡帶收音機。

「這是鄧麗君拜託朋友特地寄來的東西。」

當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時,這無疑是貴重的禮物!鄧麗君一定是希望親戚能夠聽到自己的歌曲,所以拜託交情不錯的歌迷俱樂部會長去一趟西安。

「因為同時也隨附了好幾卷的錄音帶,我和同事一起偷聽。在那之前,都只有革命歌曲,原來有如此優美且療癒人心的音樂,深受感動。歌詞和旋律簡直是來自截然不同的世界。」

―妳是什麼時候知道鄧麗君是妳的親戚?
「是會長來的時候告訴我的。」
―聽到妳和鄧麗君有親戚關係時,妳是怎麼想的呢?
「我心想果然是啊,我知道阿姨嫁到鄧家,不可思議的是,看到她的臉時,覺得似曾相似。」

隔年,趙素桂從臺灣到西安拜訪,實現與大姊睽違35年的再會。臺灣的國民黨政府正式同意人民到大陸省親是在1987年,這一趟提早3年就實現的訪問,應該是經過特殊的管道。從照片來看,姊妹都是圓圓的臉蛋,體型也非常相似,五官輪廓遺傳了祖母守鑫,整體來看,鄧麗君的外貌偏向母親那方。

許小姐形容姊妹再會的情形是「雖然兩個人多次抱在一起哭泣,但是情感上是很克制的,其實是很平靜的會面」。

或許是姊妹的個性使然,不過應該是在黨的相關人員和當地官員的陪同下見面,所以理智的2人特意避免情感的爆發或是多餘的對話吧。母親和阿姨會面後,接著鄧麗君招待阿姨一家到香港,與祖國的親戚見面。因戰爭和體制的不同而撕裂的趙家三姊妹,在鄧麗君的歌聲和名氣之下再度連在一起。

「這是當時拍下的紀念照片。」

這恐怕是日本歌迷不曾看到的,在鏡頭前會心一笑的鄧麗君吧。擺放在眼前的照片,如實地呈現出分裂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現代史。透過開始泛黃的照片,我覺得自己似乎得以窺見鄧麗君鮮為人知的家族故事。

我是「CHINESE」

如眾所知,30幾歲的鄧麗君在日本非常活躍,表現亮眼,名副其實地成為亞洲歌姬。另一方面,她把生活和工作據點移到與中國大陸鄰接的香港,探索自己的身分認同。身為外省人2代在臺灣出生,背負著中華民國的思想,成為流行歌手的她,在臺灣、香港、東南亞,甚至是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被視為偶像,這讓她的身分認同超越了國籍。

當她說:「我是CHINESE」時,意思並不是指狹義上的「中國人」,而是強調基於文化身分認同的「華人」。從1991年在巴黎訪問她本人的時候開始,我一直深切地感受到這件事。無法單從臺灣或者是中國的觀點來定義她,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為了世界各地的華人,在民主化的中國開慈善演唱會。但是,1989年發生的天安門事件,使她的夢想遭遇挫折,一次也不曾踏上祖先所在的土地訪問,於1995年5月8日逝世。

即使在歿後25年,有關鄧麗君的回憶不斷地浮現腦海,她想要發表自身製作的歌曲而埋首創作的努力模樣,談論著期望中國實現民主化的認真表情,還有與年紀小的戀人相互打鬧時的可愛模樣,都讓我忘不了鄧麗君。

再度祈求她的靈魂安息,能夠從所有束縛中解放,獲得自由…。

鄧麗君(筆者提供)
鄧麗君(筆者提供)

標題圖片:手提音響和鄧麗君的卡帶(筆者攝影)

中國 國民黨 臺灣 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