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稱呼我為外人之前

社會

李琴峰 [作者簡介]

在人人皆有發言權與詮釋權的網路時代及跨國時代,用語及表達是否含有歧視意味,成為愈來愈敏感的議題,必須在文化社會歷史等脈絡下來進行檢視。而中文(漢字)的語感又為漢字文化圈增添些許複雜度。使用「外人」等詞彙之前,是否應該思考一下對方的感受及立場。

「外人」初體驗

那該是2011年的事。

當時我正因交換留學,首次長期旅居日本,有天在高田馬場車站附近看到一間不動產店門外立牌上寫的文字,愣了好一會兒。立牌上以英文寫著「Are you “Gaijin?”」,總之就是在宣傳這間店有提供外國人租屋媒合服務。

「Gaijin」這詞拼法明顯是日文,但當時我還不認識這個字。雖然不認識,也猜得到寫成漢字大概便是「外人」,回家一查,果真如此。我直覺地心生不悅,想道:真是個討厭的詞。

現在想來,當時的不悅感應是來自中文的語感。「外人」一詞在中文裡,完全就是「外來者」、「不相干的人」的意思,而這在日語裡指的竟是「外國人(gaikokujin)」;也就是說,這大概便是「外國人=外來者」這種排外主義思想所產生的稱呼--我如此想道,因為頗感不悅,以至於後來在某場演講上聽到某位學者提到「『外人』這詞是歧視語」時,立刻接受了這個講法,心想:果然如此。

現在我對「外人」這詞依舊沒什麼好感,但仔細想想,以中文的語感來理解日語的詞彙,頗像是日語初級學習者常犯的錯誤。其實,以日語程度頗高的我的親身體驗而言,中文語感對於日語學習絕對大有助益,但當然不是全部都能照搬。日語詞彙,最終還是得放在日語裡進行理解才行。

下一頁: 「外人」是歧視語嗎?

關鍵詞

臺灣 中文 日文 語言 歧視

李琴峰LI Qinfeng簡介與署名文章

日中雙語作家、日中譯者。1989年生於臺灣,2013年旅居日本。2017年以第二語言日文書寫的第一篇小說《獨舞》獲選群像新人文學獎優秀作品。2019年以小說《倒數五秒月牙》入圍芥川龍之介獎與野間文藝新人獎。2021年,以《北極星灑落之夜》獲日本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以『彼岸花が咲く島』榮獲第165屆芥川龍之介獎。另著有《星月夜》。
李琴峰官方網站

系列報導